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在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中,具有“四两拨千斤”效果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受到高度关注。
减税降费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我国连续多年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企业税负大幅减轻。同时,考虑财政可持续性,减税降费的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在此情况下,减税降费要突出“结构性”,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重点支持关系发展全局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提高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就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可以把研发费用按高于实际支出的金额来计算,这样税基就相应降下来,企业所得税随之减少。以加计扣除比例100%为例,企业如果投入研发费用100万元,那在据实扣除100万元的基础上,还可以再加计扣除100万元,即企业在当年可扣除200万元的研发费用,相应减少了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这项政策“含金量”高,激励作用明显,是我国鼓励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也是不少国家采用的一项税收优惠工具。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研发,且收益与风险均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正是通过减税安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而且投入越多减税越多,由此降低创新成本,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年,国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明确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行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再提高至120%。工业母机,通俗地说,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工业,对一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研发和应用关系国家竞争力。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部署2023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工业母机企业清单制定工作,这意味着提高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正加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