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还未从OpenAI推出的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带来的冲击中走出,却恍然发现,卖AI课的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近日,就有媒体报道称,某自称名校博士的网红通过售卖AI课收入高达数千万。这样的“造富”神话并非个例,社交媒体上,类似的“带课”账号还有不少,一些课程的销售数量相当可观。
乍一看,这些AI课程确实让人心动。要么是“名校博士”倾情出品,要么理直气壮宣称“三周时间就能从AI小白变成大神”,至于价格倒也“亲民”,对于不少人来说,可能就是少下一次馆子的事儿。那课程质量如何呢?据不少网友爆料,内容不仅“水”而且还“步步为营”夹带私货,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继续付款升级课程。高性价比、短期速成只是知识付费者的一厢情愿——如果这些课程包也能算作“知识”的话。
这些产品策略或者说套路,是多么熟悉的味道。这些年来,“知识经济”热潮始终涌动,你身边的人十有八九都曾为“知识”买单,从亲子教育、英语学习到后来的区块链、元宇宙。因此,对于这些“配方”都不应该感到陌生。如果真要怪的话,似乎只能怪AI动了太多人的奶酪。
确实,一个个大模型的横空出世让人们见识了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和巨大潜能,也让人们陷入持续的焦虑和恐慌。这些焦虑和恐慌,叠加本就已存在的职业困境或瓶颈,促使人们一定要作出一些反应,以缓解自身的AI焦虑。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在流量的裹挟下,关于人工智能的报道呈现出明显的“好莱坞化”,这进一步触发了人们的焦虑,而发力卖课的这些网红账号正是其中推波助澜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