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一条短视频,同类内容便源源不断地涌现,让人欲罢不能;打开购物软件,喜欢的产品总能映入眼帘,仿佛“心有灵犀”;甚至,不经意间聊到某话题,相关信息也会纷至沓来……所有这些均非巧合,而是“算法”计算的结果。(2月5日《人民日报》)
算法,究竟有多厉害?作为数字世界的“主宰”,它如同空气,弥漫在互联网的每个角落,深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未来学家马克·古德曼曾写道:“如果你控制了代码,就可以控制整个世界。”其威力,不言而喻。
应当承认,算法是技术进步的产物,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因为“计算”,网络平台得以精准“投喂”,用户获取服务的成本大幅降低。但近年来,从“信息茧房”到“大数据杀熟”,从诱导沉迷到隐私侵权——如果将算法比作一池春水,其水面从未平静过,不时有争议激起层层涟漪,甚至引来轩然大波。何以至此?因为越来越多人看清了算法的“真面目”。
算法,算计的是人性。你搜索什么、点击什么,它就推荐什么,让同质化的内容像捅了马蜂窝一样扑面而来。算法就像“读心术”,会悄悄分析用户的行为、喜好,给你“想看”的内容、同样观点的信息,让人处在“信息茧房”里,快乐不知时日过。所以,它真的是要提供更好的服务吗?非也。算法预判你的预判,拿捏你的喜好,诱导你沉迷,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取悦你,最大限度提高用户黏性,紧紧抓住你的时间、注意力。
算法,算计的是利益。在平台商家眼里,算法说到底是工具,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工具。“两人同时订酒店价格差一倍多”“3人买同趟航班价格不同”……人们不由地怀疑,所谓“算法”就是“算计消费者的方法”,它会对用户进行“画像”,分析、监测用户的消费能力,进而“看人下菜碟”,定制不同价格,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有人说,技术是中性的。此言不虚。算法是技术,没有原罪,但算法的背后是人,是平台、商家,是利益驱动。一些平台唯利是图,唯流量是瞻,试图将每一个用户看清看透、抓紧抓牢,将每一分流量榨出油来,这才是乱象之源。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曾被算法推荐服务困扰,超过60%受访者认为生活中普遍存在“大数据杀熟”。质疑越来越多,反思持续“加码”,“别让‘算法’成为‘算计’”已然成为网民的共同心声。
所以,有必要思考,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算法?它应该有“开关”,由用户决定是否使用;应该“老实本分”,有底线、不逾矩,以合法合规为基本前提;应该向上向善,有正确的价值观,真正为人服务,让生活更美好……对任何平台而言,用户都是最宝贵的资源。用户对算法乱象的反感,是呼声、需求,也是趋势、机遇。相信算法背后的人能听到、看到,有朝一日以更“干净”的算法赢得用户、赢得市场。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