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我想要一把会下雨的伞”“走夜路怕黑,想要一把会发光的伞……”今年38岁的雷鹏琳是浙江一家小伞厂的老板,他经常收到这样脑洞大开的“许愿”留言。他把网络账号上的留言区变成了设计部,听从网友的建议先后推出“镭射反光伞”“风扇伞”“钓鱼伞”等出人意料的产品,并解决了伞厂曾面临的滞销危机,2023年一年共售出120多万把伞。(1月23日扬子晚报)
2023年,“听劝体”风靡社交平台。从外出游玩的计划制定,到在买车、就业等人生大事中寻求参考,“听劝体”被年轻人视为社交平台“成功宝典”。到今年开年,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听劝体”又在各地文旅局长身上风靡,最典型的是沈阳文旅局长听劝。
市场的活力来自思想观念的活力,“听劝”是沈阳文旅由上至下的“全员默契”。元旦假期,沈阳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43.62万人次,同比增长161.37%。近日,某平台发布的《2024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龙年春节假期,沈阳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818%,并且与上海、北京等城市一同上榜外国游客热衷的国内目的地城市前10名。
“听劝体”既体现了互联网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善意,也体现了供给侧的新思维。于政府,听劝让城市更有活力更温暖;于个人,听劝让个体的困难更容易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善意消解;于企业,听劝更有助于企业细分市场。
但是,听劝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用已有的“内功”把劝意融进来再发力。这就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根据劝意,进行资源优化整合,进而找到新的发力点。哈尔滨、沈阳如此,之前的淄博、榕江同样如此。而那些听网友劝,由躺平变为冲刺、由失败变为成功的个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