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2024年01月16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事实上,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至上理念应融贯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在内的综合发展进程,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发展有目共睹,离不开14亿多人民的携手努力。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不断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巨轮前进的强大合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收入、就学、社保、医保、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要求,传承和彰显了党的根本立场、根本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集中体现了党深厚的为民情怀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新时代表达。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人民至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责任编辑:邓浩)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2024-01-16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