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尔滨”,要靠真心和实力

2024-01-10 07:09 来源:北京晚报

  哈尔滨火了,全国各地都坐不住了!沈阳文旅局局长喊话南方“小宝宝们”北上做客;丹东文旅局局长赴哈尔滨中央大街发邀请帖;云南景洪市文旅局局长邀约东北“小冻梨”南下“解冻”……此起彼伏的文旅喊话和旅游热潮,犹如互不相让的拉歌活动,唱出了感情,也传递了友谊。

  据报道,这场热情洋溢的拉歌热潮,源于东北与广西之间的“南北对唱”。前不久,广西11个幼儿园小朋友赴东北研学,受到热情招待,广西打包11车砂糖橘和沃柑予以回礼,同时官宣45个景区免费向东北三省游客开放。南北方隔空互动,羡煞旁人。于是,云南、内蒙古、新疆等地纷纷加入揽客大军,放大了拉歌音量。各地借哈尔滨的热度推荐自家美景、美食,表达的不仅是对东北“老铁”的感谢,更是把握时机、借势出圈谋发展的强烈愿望。

  去有流量的地方揽客,更要学人家何以留客。哈尔滨此次爆火,虽有网络热梗的偶然加持,但更重要的是,哈尔滨自身实力过硬,接得住“泼天富贵”。为打造冰雪文化,哈尔滨做了整整一年的准备,策划了逃学企鹅、歌声里的黑龙江等热门IP;之后更是“宠溺”不断翻新,冻梨花式摆盘、飞马上街营业、升起人造月亮,尽可能满足客人的需求。旅游服务不可能尽善尽美,哈尔滨贵在不避讳问题,冰雪大世界连夜整改、明令禁止商家乱涨价,赚足了好感。哈尔滨因“冷”出圈、靠“暖”揽客,成就了如今的火爆。

  复刻哈尔滨,已成很多城市共同的心愿;去哈尔滨取经引客,是文旅部门一致的选择。但引客容易留客难,营销毕竟不是旅游业的全部,要想自家门庭若市还得靠真心和实力圈粉。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文化之所以出圈,是因为用真诚释放了城市的独特魅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景色不尽相同,完全可以解锁自己的密码,打出文旅金字招牌。提升服务质量,是所有城市旅游发展不变的底牌。口碑不会骗人,让每个游客都感到宾至如归,比拍多少宣传视频都管用。

  靠真心打动人,靠实力留住客,任何城市都可能是下一个哈尔滨。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复刻“尔滨”,要靠真心和实力

2024年01月10日 07:09   来源:北京晚报   李霞

  哈尔滨火了,全国各地都坐不住了!沈阳文旅局局长喊话南方“小宝宝们”北上做客;丹东文旅局局长赴哈尔滨中央大街发邀请帖;云南景洪市文旅局局长邀约东北“小冻梨”南下“解冻”……此起彼伏的文旅喊话和旅游热潮,犹如互不相让的拉歌活动,唱出了感情,也传递了友谊。

  据报道,这场热情洋溢的拉歌热潮,源于东北与广西之间的“南北对唱”。前不久,广西11个幼儿园小朋友赴东北研学,受到热情招待,广西打包11车砂糖橘和沃柑予以回礼,同时官宣45个景区免费向东北三省游客开放。南北方隔空互动,羡煞旁人。于是,云南、内蒙古、新疆等地纷纷加入揽客大军,放大了拉歌音量。各地借哈尔滨的热度推荐自家美景、美食,表达的不仅是对东北“老铁”的感谢,更是把握时机、借势出圈谋发展的强烈愿望。

  去有流量的地方揽客,更要学人家何以留客。哈尔滨此次爆火,虽有网络热梗的偶然加持,但更重要的是,哈尔滨自身实力过硬,接得住“泼天富贵”。为打造冰雪文化,哈尔滨做了整整一年的准备,策划了逃学企鹅、歌声里的黑龙江等热门IP;之后更是“宠溺”不断翻新,冻梨花式摆盘、飞马上街营业、升起人造月亮,尽可能满足客人的需求。旅游服务不可能尽善尽美,哈尔滨贵在不避讳问题,冰雪大世界连夜整改、明令禁止商家乱涨价,赚足了好感。哈尔滨因“冷”出圈、靠“暖”揽客,成就了如今的火爆。

  复刻哈尔滨,已成很多城市共同的心愿;去哈尔滨取经引客,是文旅部门一致的选择。但引客容易留客难,营销毕竟不是旅游业的全部,要想自家门庭若市还得靠真心和实力圈粉。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文化之所以出圈,是因为用真诚释放了城市的独特魅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景色不尽相同,完全可以解锁自己的密码,打出文旅金字招牌。提升服务质量,是所有城市旅游发展不变的底牌。口碑不会骗人,让每个游客都感到宾至如归,比拍多少宣传视频都管用。

  靠真心打动人,靠实力留住客,任何城市都可能是下一个哈尔滨。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