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平方米公共空间能做什么?如果建成母婴室,将能满足婴幼儿家庭在外时的护理照料、哺乳集乳、喂食备餐等多种需求,让他们外出更舒心更从容。小空间有大关怀,小细节展现大文明,蕴藏着生育友好的温度。
《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0%以上。近年来,不少地方大力推进母婴室建设,推动公共场所配备充足、完善的母婴设施。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更好保护母婴隐私,更彰显着城市的文明水平。同时也要看到,母婴设施建设距离实际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覆盖面不广,设施简陋、疏于维护,不合理使用、占用等问题突出,公共场所的母婴室不易找、不好用,困扰着不少家庭。如何完善母婴设施建设及维护,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一道必答题。
提升母婴设施知晓率、可及性和便利性,部分地区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在建设方面,广东出台《母婴室安全技术规范》,并将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列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目前已推动建成母婴室超9000间,广州、深圳等城市实现了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又如,在管护方面,上海上线公共场所母婴设施电子地图,便于市民查找使用。实践经验表明,母婴室要建好、管好、护好,需要实实在在的人力物力投入,必须建章立制、明确权责,探索建立长效的投入、管理、监督机制。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坚持共享实用、因地制宜原则,把谁来建设、如何管理、怎么维护一一落到实处,才能让这一民生工程真正便民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