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就是让市场充分竞争,让优质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让优秀品牌在竞争中树立起来,让供需两端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匹配。在“立”和“破”两个方面,要紧紧抓住“让市场充分竞争”这个牛鼻子,疏堵结合,综合施策,坚决破除地方保护这个顽疾,彻底清除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和人为分割。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的重要抓手。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的汇报,并提出“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制度规则立起来”,“把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掣肘破除掉”。这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自今年5月以来再次就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022年4月10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了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根本遵循。
应当看到,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1亿户,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愈发明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中经评论:继续破篱除障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促进经济循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