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回收再利用须提质增效

2023-12-07 06:5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稀土是战略性矿产资源,近年来引发各方关注。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有专家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稀土资源战略价值迅速提升,应加速建立完善新型的稀土保障体系,以保障稀土的安全、稳定与持续供给。

  除了原矿生产之外,回收再利用稀土材料正成为重要的稀土原料支撑。钕铁硼磁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与消费电子、电机马达等磁材废旧器件是稀土回收利用的重要来源。稀土废料回收利用具有众多的优越性,工序缩短、成本降低、减少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了稀土资源。近年来,国家稀土资源开采总量得到保护性控制,下游稀土需求不断扩大,稀土废料回收产业大有可为。

  我国稀土废料回收利用行业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尚不完善,还未完全形成集中收集、科学回收的体系,行业规模也较小。从资源回收渠道来看,我国目前主要的稀土回收渠道局限于钕铁硼废料及荧光粉废料的回收分离,且只有钕铁硼废料真正进入了产业化回收利用阶段,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回收规模来看,我国从生产侧废料回收稀土占稀土氧化物生产总量的比重显著低于全球比例,表明我国稀土回收行业总体规模仍然较为有限,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从回收技术水平来看,我国稀土废料回收循环利用技术水平低下,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低,导致稀土废料回收再生产品仍基本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稀土废料回收循环利用还存在秩序混乱、运行不规范的情况,如部分把控钕铁硼废料的中间商片面追求利益,在货源中掺杂低含量稀土渣、环保渣等副产品,加剧了回收利用企业生产的环保压力。

  当前,各国积极开发稀土循环利用,稀土再生技术已在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也应加强稀土末端循环回收的发展战略意识,完善稀土废料回收产业链布局。

  健全稀土废料回收利用相关制度和标准,完善回收体系。尽快建设完善含稀土报废器件或设备的回收机制,将二次矿产资源范围从现在的生产环节加工废料逐渐扩大到多种退役消费品,进一步建设完善稀土废料回收利用体系。

  着力加强稀土回收和再生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全面推动稀土废料回收利用技术短板的研发攻关。针对尚无法合理利用的稀土二次资源,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突破低品位复杂轻稀土、稀有金属矿、轻稀土尾矿和排土场固体废料中稀土及稀有元素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积极研发下一代稀土废料循环再利用技术及装备,实现稀土资源中有价元素的高效综合利用,为实现我国稀土废料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硬件支撑。

  加强和优化行业发展生态治理政策体系。从我国稀土资源供应、国际稀土资源需求和国内外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维度分析稀土商品市场,制定发展战略措施。加强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引导。通过提高稀土资源再生利用准入标准,实现稀土再生资源的集中、系统管理和高效回收,进一步推动稀土废料回收利用行业高质量发展。

  稀土废料回收有利于增加稀土供应,提升经济效益,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大趋势引领,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风力发电等新兴节能环保应用领域的蓬勃壮大,将助推钕铁硼永磁材料需求大幅增长,同时将衍生大量废旧钕铁硼永磁体拆解料,这必将为稀土废料回收利用行业提供更大的原料支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杜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稀土回收再利用须提质增效

2023年12月07日 06:5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稀土是战略性矿产资源,近年来引发各方关注。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有专家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稀土资源战略价值迅速提升,应加速建立完善新型的稀土保障体系,以保障稀土的安全、稳定与持续供给。

  除了原矿生产之外,回收再利用稀土材料正成为重要的稀土原料支撑。钕铁硼磁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与消费电子、电机马达等磁材废旧器件是稀土回收利用的重要来源。稀土废料回收利用具有众多的优越性,工序缩短、成本降低、减少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了稀土资源。近年来,国家稀土资源开采总量得到保护性控制,下游稀土需求不断扩大,稀土废料回收产业大有可为。

  我国稀土废料回收利用行业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尚不完善,还未完全形成集中收集、科学回收的体系,行业规模也较小。从资源回收渠道来看,我国目前主要的稀土回收渠道局限于钕铁硼废料及荧光粉废料的回收分离,且只有钕铁硼废料真正进入了产业化回收利用阶段,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回收规模来看,我国从生产侧废料回收稀土占稀土氧化物生产总量的比重显著低于全球比例,表明我国稀土回收行业总体规模仍然较为有限,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从回收技术水平来看,我国稀土废料回收循环利用技术水平低下,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低,导致稀土废料回收再生产品仍基本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稀土废料回收循环利用还存在秩序混乱、运行不规范的情况,如部分把控钕铁硼废料的中间商片面追求利益,在货源中掺杂低含量稀土渣、环保渣等副产品,加剧了回收利用企业生产的环保压力。

  当前,各国积极开发稀土循环利用,稀土再生技术已在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也应加强稀土末端循环回收的发展战略意识,完善稀土废料回收产业链布局。

  健全稀土废料回收利用相关制度和标准,完善回收体系。尽快建设完善含稀土报废器件或设备的回收机制,将二次矿产资源范围从现在的生产环节加工废料逐渐扩大到多种退役消费品,进一步建设完善稀土废料回收利用体系。

  着力加强稀土回收和再生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全面推动稀土废料回收利用技术短板的研发攻关。针对尚无法合理利用的稀土二次资源,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突破低品位复杂轻稀土、稀有金属矿、轻稀土尾矿和排土场固体废料中稀土及稀有元素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积极研发下一代稀土废料循环再利用技术及装备,实现稀土资源中有价元素的高效综合利用,为实现我国稀土废料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硬件支撑。

  加强和优化行业发展生态治理政策体系。从我国稀土资源供应、国际稀土资源需求和国内外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维度分析稀土商品市场,制定发展战略措施。加强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引导。通过提高稀土资源再生利用准入标准,实现稀土再生资源的集中、系统管理和高效回收,进一步推动稀土废料回收利用行业高质量发展。

  稀土废料回收有利于增加稀土供应,提升经济效益,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大趋势引领,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风力发电等新兴节能环保应用领域的蓬勃壮大,将助推钕铁硼永磁材料需求大幅增长,同时将衍生大量废旧钕铁硼永磁体拆解料,这必将为稀土废料回收利用行业提供更大的原料支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杜芳)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