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网络戾气没有旁观席

2023-12-07 06:5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从严重点打击“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等行为,以及煽动网上极端情绪等7方面问题。“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已连续开展多年,每项行动都有整治重点,此次专项瞄准的是网络戾气。

  网络戾气是引发网络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络戾气散播者往往占据所谓道德正义的制高点,不仅对别人的痛苦和困境毫无怜悯和共情,而且还通过肆意评判获得道德优越感,甚至罔顾事实进行非理性攻击。藏身于昵称之后,网络戾气成本低、伤害大,已经引发不少令人痛心的伤害事件。

  遏制网络戾气,网民要自觉自律。广大网民应牢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遇到敏感信息要仔细甄别、理性判断。在网上发表评论时,应多一点思考,多一点理性,避免盲目跟风。“网络厕所”“开盒挂人”本质上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名誉权、隐私权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者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在受到网络暴力侵害时,也要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平台负有关键责任。网络平台以技术和服务搭建起了网络空间,有责任对网络暴力进行监测预警、及时处置,特别是防止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舆论进行炒作、蹭热点。尤其要严管评论区、整治直播PK环节问题,处置网络戾气集中板块。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网络生态,各平台不能推波助澜,更不可坐视不理。

  对恶意发起者、组织者、屡教不改者等,监管部门应加大惩处力度。今年9月,最高检、最高法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网暴罪名适用规则、扩大侮辱罪诽谤罪公诉范围、矫正法不责众倾向,让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有法可依。

  遏制网络戾气,没有“旁观席”,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清朗之风才能吹走戾气阴霾,网络空间才能天朗气清、生态向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婧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遏制网络戾气没有旁观席

2023年12月07日 06:5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从严重点打击“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等行为,以及煽动网上极端情绪等7方面问题。“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已连续开展多年,每项行动都有整治重点,此次专项瞄准的是网络戾气。

  网络戾气是引发网络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络戾气散播者往往占据所谓道德正义的制高点,不仅对别人的痛苦和困境毫无怜悯和共情,而且还通过肆意评判获得道德优越感,甚至罔顾事实进行非理性攻击。藏身于昵称之后,网络戾气成本低、伤害大,已经引发不少令人痛心的伤害事件。

  遏制网络戾气,网民要自觉自律。广大网民应牢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遇到敏感信息要仔细甄别、理性判断。在网上发表评论时,应多一点思考,多一点理性,避免盲目跟风。“网络厕所”“开盒挂人”本质上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名誉权、隐私权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者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在受到网络暴力侵害时,也要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平台负有关键责任。网络平台以技术和服务搭建起了网络空间,有责任对网络暴力进行监测预警、及时处置,特别是防止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舆论进行炒作、蹭热点。尤其要严管评论区、整治直播PK环节问题,处置网络戾气集中板块。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网络生态,各平台不能推波助澜,更不可坐视不理。

  对恶意发起者、组织者、屡教不改者等,监管部门应加大惩处力度。今年9月,最高检、最高法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网暴罪名适用规则、扩大侮辱罪诽谤罪公诉范围、矫正法不责众倾向,让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有法可依。

  遏制网络戾气,没有“旁观席”,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清朗之风才能吹走戾气阴霾,网络空间才能天朗气清、生态向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婧琳)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