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调侃戏谑消解寻子新闻严肃性

2023-12-05 07:07 来源:钱江晚报

  近日,河北邢台“悬赏百万寻子”的富豪解克锋寻回儿子解清帅的新闻刷屏网络。但与此同时,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有说自己才是真正的解清帅;有说愿意嫁给解清帅的;还有说想当解清帅妹夫的;还有人在脑补“解家大哥担心弟弟回来争家产”;甚至还出现了“突然发现你男友是亿万富豪之子”的热搜话题。

  无独有偶,这几天,另一个“悬赏千万寻子”的父亲也走入公众视野。为了寻子,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有六套房和四家公司,寻子22年,如果确认找到儿子,会酬谢1000万元。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这位父亲已经接了上千个电话,每天都有八九个人,打电话开口就喊他“爸爸”。

  如果说,网上的那些留言可能只是一种调侃,那乱打电话骚扰正在寻子的父亲,不仅提供不了有效线索,还给人家寻子乃至生活添堵添乱,这就明显过界了。那位丢失孩子20多年的父亲受的伤已经很深,他只是想找回自己的儿子。社会人士如果真心想帮助他,有具体的线索,当然可以联系他。除此之外,盲目且没有基本边界感的“叨扰”,对这位已经“遍体鳞伤”的父亲而言,其实是很残忍的事。莫名其妙喊人家“爸爸”,不仅贬低了自己,也侮辱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更是在往这位可怜的父亲伤口上撒盐。

  像这种情况,若只是极端个例式的存在,没有给他人造成伤害,没有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大家也不会过度苛责。但值得担忧的是,这些喧嚣的声音、过界的行为会在舆论场逐渐势大,进而转移了事件本应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消解了公共事件的严肃性。最后的结果便是,有限的公共舆论资源都被浪费在“调侃戏谑”上。而对失孤失独家庭的寻子,对人贩子的惩戒,对拐卖现象的深层次观察与思考,反而会被失焦。这是对公共事件最大的嘲弄,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局面。

  同时,我们也担心这些声音和行为带坏了社会风气,毕竟其背后所隐藏的畸形三观,很容易对他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产生错误引导。

  基于这些判断和认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在公共事件和严肃新闻上,对于超出正常界限和范畴的“调侃戏谑”,舆论乃至社会不可不防。不能因为有着巨额的物质奖励,从而淹没了本应引起重视的公共利益。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让调侃戏谑消解寻子新闻严肃性

2023年12月05日 07:07   来源:钱江晚报   王彬

  近日,河北邢台“悬赏百万寻子”的富豪解克锋寻回儿子解清帅的新闻刷屏网络。但与此同时,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有说自己才是真正的解清帅;有说愿意嫁给解清帅的;还有说想当解清帅妹夫的;还有人在脑补“解家大哥担心弟弟回来争家产”;甚至还出现了“突然发现你男友是亿万富豪之子”的热搜话题。

  无独有偶,这几天,另一个“悬赏千万寻子”的父亲也走入公众视野。为了寻子,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有六套房和四家公司,寻子22年,如果确认找到儿子,会酬谢1000万元。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这位父亲已经接了上千个电话,每天都有八九个人,打电话开口就喊他“爸爸”。

  如果说,网上的那些留言可能只是一种调侃,那乱打电话骚扰正在寻子的父亲,不仅提供不了有效线索,还给人家寻子乃至生活添堵添乱,这就明显过界了。那位丢失孩子20多年的父亲受的伤已经很深,他只是想找回自己的儿子。社会人士如果真心想帮助他,有具体的线索,当然可以联系他。除此之外,盲目且没有基本边界感的“叨扰”,对这位已经“遍体鳞伤”的父亲而言,其实是很残忍的事。莫名其妙喊人家“爸爸”,不仅贬低了自己,也侮辱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更是在往这位可怜的父亲伤口上撒盐。

  像这种情况,若只是极端个例式的存在,没有给他人造成伤害,没有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大家也不会过度苛责。但值得担忧的是,这些喧嚣的声音、过界的行为会在舆论场逐渐势大,进而转移了事件本应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消解了公共事件的严肃性。最后的结果便是,有限的公共舆论资源都被浪费在“调侃戏谑”上。而对失孤失独家庭的寻子,对人贩子的惩戒,对拐卖现象的深层次观察与思考,反而会被失焦。这是对公共事件最大的嘲弄,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局面。

  同时,我们也担心这些声音和行为带坏了社会风气,毕竟其背后所隐藏的畸形三观,很容易对他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产生错误引导。

  基于这些判断和认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在公共事件和严肃新闻上,对于超出正常界限和范畴的“调侃戏谑”,舆论乃至社会不可不防。不能因为有着巨额的物质奖励,从而淹没了本应引起重视的公共利益。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