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切莫任性摇

2023-12-04 07:2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在移动互联网上,广告形式五花八门,从“摇一摇”到“扭一扭”“滑一滑”,看似有趣的互动却给消费者带来困扰。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报告指出,手机软件广告强制跳转已成为消费者主要“槽点”;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显示,逾九成消费者对“摇一摇”广告感到厌恶。技术发展推动广告形式多样化,但其侵权方式也越来越隐蔽。

  开屏广告被设置为全屏点击,稍一触屏就会跳转到产品页面;“摇一摇”广告借助手机内置陀螺仪和运动传感器,感知消费者动作实现页面跳转。与传统广告依靠创意内容吸引消费者不同,此类广告依靠技术手段提升曝光率和到达率。但部分“摇一摇”广告在使用移动设备传感器时未经用户授权,或设备默认开启授权,这使得调用用户信息操作易、成本低。用户想要关闭授权,则流程复杂,操作不便。

  事实上,相关部门已对此类广告进行过规范和整治。去年12月,工信部联合多家企业制定《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细化APP信息窗口触发页面或跳转至第三方应用的相关参数;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明确不得利用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理论上,“摇一摇”等互动行为应在速度、幅度、持续时间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方可实现。但实践中,许多广告商并未遵循标准。

  既然有章可循,为何屡禁不止?一是部分广告商心存侥幸,并未落实整改要求。二是侵权成本与维权成本不对等。

  有效治理此类广告需要多方合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行业自律的共治格局。有关部门在颁布规定的同时,应升级广告检测技术,提升执法查处效率。同时,应畅通投诉渠道,针对广告侵权典型,提起公益诉讼,扩大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此外,手机APP应严格用户数据使用权限,在醒目位置请求消费者授权,简化消费者权限更改操作。广告商也切莫本末倒置,毕竟,传递品牌理念,创新广告表达,才是扩大影响力、获得竞争力的根本。(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晓)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告切莫任性摇

2023年12月04日 07:2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在移动互联网上,广告形式五花八门,从“摇一摇”到“扭一扭”“滑一滑”,看似有趣的互动却给消费者带来困扰。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报告指出,手机软件广告强制跳转已成为消费者主要“槽点”;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显示,逾九成消费者对“摇一摇”广告感到厌恶。技术发展推动广告形式多样化,但其侵权方式也越来越隐蔽。

  开屏广告被设置为全屏点击,稍一触屏就会跳转到产品页面;“摇一摇”广告借助手机内置陀螺仪和运动传感器,感知消费者动作实现页面跳转。与传统广告依靠创意内容吸引消费者不同,此类广告依靠技术手段提升曝光率和到达率。但部分“摇一摇”广告在使用移动设备传感器时未经用户授权,或设备默认开启授权,这使得调用用户信息操作易、成本低。用户想要关闭授权,则流程复杂,操作不便。

  事实上,相关部门已对此类广告进行过规范和整治。去年12月,工信部联合多家企业制定《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细化APP信息窗口触发页面或跳转至第三方应用的相关参数;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明确不得利用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理论上,“摇一摇”等互动行为应在速度、幅度、持续时间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方可实现。但实践中,许多广告商并未遵循标准。

  既然有章可循,为何屡禁不止?一是部分广告商心存侥幸,并未落实整改要求。二是侵权成本与维权成本不对等。

  有效治理此类广告需要多方合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行业自律的共治格局。有关部门在颁布规定的同时,应升级广告检测技术,提升执法查处效率。同时,应畅通投诉渠道,针对广告侵权典型,提起公益诉讼,扩大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此外,手机APP应严格用户数据使用权限,在醒目位置请求消费者授权,简化消费者权限更改操作。广告商也切莫本末倒置,毕竟,传递品牌理念,创新广告表达,才是扩大影响力、获得竞争力的根本。(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晓)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