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启动软件时轻微晃动,屏幕上立刻就跳转到第三方购物软件;软件使用过程中离开片刻,返回时广告会再次弹出;试图点击关闭按钮,却还能继续跳转到广告……近日,不少用户吐槽手机软件广告的不良体验。有网友告诉记者,感觉“双十一”临近,各种软件的开屏广告更加活跃起来,走路的时候打开软件都能触发“互动”机制,弹到第三方软件,想关掉还有门槛。(11月8日《中国青年报》)
“双十一”前后,照例是各类“电子牛皮癣”广告的爆发期。特别是所谓的触发跳转类广告,最近这段时间更是异乎寻常的灵敏。“小手一抖,秒转广告”已然成为常态。而更为让人义愤填膺的是,App及其后台更是强势垄断了关于“手到底抖没抖”的最终裁定权。由此,所引发的一个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很多用户明明“一动不动”,可还是被系统判定为“动了又动”——被动看小广告还不算,还被剥夺了关于自身行为的解释权,这确乎算是双重羞辱了!
触发跳转类小广告,几乎以一种撕破脸的强硬姿态,宣告了平台凌驾于个体、算法绞杀权利的蛮横行径。“让你看你就得看”“说你动了你就是动了”,颠倒黑白、不由分说、强加于人。这种系统性的、单向度的胁迫,构成了对“用户至上”“消费者主权”的无情扭曲与赤裸反讽。在“双十一”白热化的商战背景内,流量竞争俨然沦为肉搏战,而正所谓图穷匕见,某些厂商极限承压之下,也便原形毕露了。“电子牛皮癣”的泛滥,恰恰暴露了其不堪的底色。
手一抖就跳到广告,手没抖按手抖处理……“双十一”是降价大促季,也是营销投放、利益交换的淘金期。我们看到,在此期间,一些内容平台、社交平台把诸如开机屏等黄金位的“互动跳转广告”调教得无比敏锐,这分明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铤而走险,“富贵险中求”。纵向比较不难发现,其实平日里此类跳转广告远没有这般敏感。而这也表明,相关平台自知理亏,对其中的风险亦是心知肚明。阶段性的“越线偷袭”,充斥着投机者的鸡贼内心。
对法律规范选择性、择时式地遵守,对消费者的权益不断进行试探式蚕食,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的深度合谋,在“电子牛皮癣”广告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针对App开屏弹窗信息“关不掉”“乱跳转”问题,职能部门进行过专项治理。而从实际效果来看,此类现象远未根本性禁绝,而被玩成了一种猫鼠游戏。也即,平时按兵不动,关键时候故态复萌。
让人反感的,如牛皮癣一般的触发跳转广告,大概率不会有多少转化率。但,平台大战,要的就是个宣誓地盘,要的就是铺天盖地、声势逼人。这并非是对消费者负责、对业绩负责,而根本就是一种表演性的集体仪式,是面向资本的邀功与献媚。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