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被滞销”,伤农非助农

2022年08月16日 07:40   来源:南方日报   维 辰

  刚开始大量上市的四川攀枝花凯特芒果,又被“大量滞销”了。8月初,微信公众号“说声晚安”和“助农追梦”发布消息称,“痛心!数百万斤攀枝花凯特芒果滞销!”“600万斤大芒果价格暴跌”。12日,当地市场监管局回应,芒果滞销不实,已责令公众号运营方“删除上述悲情营销内容,并对其进行政策讲解、法律宣传”。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多个村民均“没有听说”有芒果滞销情况,芒果收购点一片繁忙。

  攀西地区果蔬遭遇悲情营销,早已不是新闻。全国范围内,水果等农产品“被滞销”,也屡见不鲜。2018年“临猗苹果滞销”事件中,果农将苹果卖给苹果购销商,购销商与电商形成合作,诱导果农拍摄“卖惨”视频,18天售出117万箱苹果。不良团队夸大事实甚至无中生有,用“卖惨”博取消费者同情,不仅透支社会善意,还在消耗社会互信。

  一般而言,“卖惨”主要有两种方式:以提高销量为诱饵,找当地人配合拍摄;二是断章取义,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拼凑出悲惨文案。农产品成为悲情营销重灾区,主要是因为滞销现象时有发生,信息真假难辨。加上“卖惨”往往和低价组合在一起,消费者买到实惠商品的同时还能帮到别人,同情心驱使下容易“消费助农”,即使出现缺斤少两、品质不佳的情况,也很少较真。

  但农产品往往价格越高越畅销、价格越低越难卖,很难走薄利多销的路子。果农的议价能力本就弱,“滞销”的虚假消息一旦形成势能,水果价格被打压,假信息很有可能导致真滞销。悲情营销能帮果农解决燃眉之急,然而有几分利润真正落到果农手中,丰产能不能实现丰收,还不好说。媒体此前报道,“卖惨”直播所售商品大多倾向于山货、工厂积压商品等相对便宜的东西,低价营销的“滞销”农产品经常货不对板,不仅会扰乱市场价格,还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严重影响。相关案例中,当地果农有配合营销的,也有坚决反对的,抵制“种得好不如卖得好”不良导向,需要看到短期营销利器的潜在危害,坚持长期主义。

  监管部门对悲情营销的处理,基本以辟谣、删稿、封禁账号为主。专门“做滞销”的不良团队违法成本低,换个“马甲”再犯,整治活动岂不是变成了“打地鼠”游戏?农产品“被滞销”,伤农非助农。及时澄清不实信息,是压缩虚假宣传生存空间的重要举措。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农产品“被滞销”,伤农非助农

2022-08-16 07:40 来源:南方日报 维 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