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项项减税降费政策接连出台,去年减税降费更是与缓税缓费打出“组合拳”,为广大市场主体减轻负担,增添创新底气,在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月20日《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近些年来,我国税务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除法律规定和需线下实物交付的外,不仅办税缴费事项目前已全部实现“非接触式”办理,而且接连出台了多项减税降费政策。尤其是,近两年来,面对疫情全球大流行等不确定因素的巨大冲击,我国更是把推进规模性减税降费作为“先手棋”,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年末面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应收账款回款慢等情况,还适时出台缓税等措施,可以让企业更灵活地调配资金,渡过难关。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超8.6万亿元,宏观税负由2012年的18.7%预计降至2021年的15.2%左右。正如一位企业负责人所说:“多亏了减税降费这场‘及时雨’帮企业渡过难关。”
减税降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却极大地为市场主体增添了活力。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新办涉税市场主体预计约1300万户,同比增长13.6%,为2012年的2.4倍。殊不知,新增市场主体纳税逐年增加,起到了培育税源、扩大税基的作用,实现了“放水养鱼”“水多鱼多”良性循环。
“水美而鱼肥,土沃则稻香。”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不仅优化了地方营商环境,而且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特别是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更是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减税降费会促使企业将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至创新研发与扩大再生产中,以此来提高自身经营效益,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实现良性循环,又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2022年要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及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减税降费不仅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有力抓手,从而让市场活力更好地得到释放。与此同时,虽然减税降费短期内会给政府支出带来一定压力,但对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对稳增长、保就业、防通胀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正如专业人士分析所说:“减税降费是政府刀刃向内的改革,减的是政府收入,降的是企业成本,稳的是市场预期,增的是发展动能,优的是营商环境,提的是治理能力,必将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期待减税降费政策能惠及更多市场主体,让他们更加轻装上阵,最终实现“水多鱼肥”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