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还是虎口,梦想还是“割韭菜”?
自半个月前美国社交巨头脸书公司高调宣布将母公司改名“META”以来,迄今为止中国已有400多家公司注册了与元宇宙相关的商标。科幻作家刘慈欣却批评,过度追求无形世界,“元宇宙将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次内卷,最后会引导人类走向死路”。
元宇宙一词来源于1992年出版的美国小说家尼尔·史蒂文森的科幻作品《雪崩》。书中,人们戴上耳机和目镜等装备,通过一个数字化身,进入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共享空间,打破现实世界的时空隔绝进行自由交流娱乐。类似的场景,在后来的《黑客帝国》《头号玩家》等科幻类电影中均有不同程度展现。如今元宇宙似乎不再局限于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想象中。今年3月,号称世界最大的多人在线游戏公司Roblox力推元宇宙概念,上市首日即大涨,成为“元宇宙第一股”。而后各国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元宇宙热度居高不下。
科技巨头围绕元宇宙展开注册、收购等活动,或许可以理解为前瞻性布局,为的是抢占风口和行业竞争优势地位。虽然打造这样一个虚拟世界尚有很多未突破的技术难题,但这并不妨碍其运用这一概念畅想很多美好的故事,甚至连疫情冲击下流行的VR全景看房,都被拿来作为这一行业风口前景广阔的佐证。
相比之下,更显疯狂的是另一些人。一类人抢注各种相关概念商标,“王者元宇宙”“伏羲元宇宙”,结果是“做茶叶销售的,主营日用品的,主打商贸的”。一类在拼命蹭热度,除了各种相关概念股暴涨,惊动深交所函询,还有打着元宇宙概念的集训营、公会、基金会等。还有一类正抢夺击鼓传花的商机,从微博、B站到微信群组等,卖力将元宇宙相关话题推上热门榜,兜售元宇宙概念游戏代币,一些人相信只要把泡泡吹大、找到接盘的人,自己就会成为一夜暴富的胜者。
刘慈欣和一些学者批评元宇宙可能引发人类文明的内卷,关切的显然不是科技巨头们抢占风口的激烈竞争,以及各种疯狂的炒作概念。而是想提醒,虚拟世界即使再逼真,人类也无法完全超脱现实世界;沉浸于虚拟世界超越时空界限的自由自在,并不意味着能规避在现实世界遇到的共同问题。
更何况,元宇宙作为数字经济的一个未来成长领域,始终要面临一些可见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是科技巨头们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则是引发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国家竞争战略和风险安全问题。有报道指出,日韩等国正以政企合作的方式,探讨防范和解决“虚拟空间”内法律问题、道德文化风险,欧盟正通过立法措施要求包括元宇宙在内的数字服务提供商和平台运营者增加透明度、尊重用户选择权、严格保护隐私、限制一些可能对用户高风险的应用。换言之,放眼未来,再美好的元宇宙,恐怕也不能彻底放飞自我。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