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茅台搞酒专家成院士候选人比较牵强

2021年02月18日 06:52   来源:红网   孙建清

  据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消息,2021年贵州省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评审会近日在省科协召开。经专家评审,贵州省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领导小组审定,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由贵州省科协推荐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2月16日 澎湃新闻)

  资料显示,被推为院士候选人的王莉主持并参与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行业和贵州省级奖项。2019年3月,以其名命名的“王莉技能大师工作室”还在茅台集团总部揭牌,这是贵州省迄今为止、唯一一家白酒品评勾调方面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很显然,在贵州、在茅台行业,王莉已经是酿酒大师,是品酒专家,但是当一个搞酒专家被推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时,人们还是感到莫名惊诧。人们不禁要问:搞发酵研究当选科学院士有这个必要吗?

  造酒的候选院士突破了人们的惯常思维。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说来,多是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院士当选条件颇为苛刻,当选人必须“具备重大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国家科技布局与战略管理经验”。比如两弹一星、医学生物、电子等高科技。正因为如此,在老百姓眼里,能成为院士是很神圣、很了不起的。事实上,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中国工程院院士由选举产生,应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或在促进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这样说来,品酒、酿酒虽然也关涉民生,但饮酒毕竟不是国家科技战略布局的急需内容,也不是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因此,造酒候选院士还是显得比较牵强。

  其实,每次的增选院士,总引起一些争议。从院士制度实行以来,人们对院士的评选诟病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质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官员和老总要角逐“院士”头衔,院士几近成了政府官员和央企高管的“俱乐部”;二是院士笼罩着政治光环,不少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不是科学家,而是一种荣誉与待遇;三是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渠道进行不正当的活动,为被提名人进行“助选”或“拉票”,有的院士所在单位还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向院士提出不正当要求。应该说,近年来,在日益高涨的争议声中,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有了很大改进,院士增选工作正日走向纯净、严肃的氛围。

  斯文最怕扫地,科学必须有一点含金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院士就是科学家,我们希望院士的评选要聚焦那些最尖端最具有创新意义的科研领域,像品酒专家还是暂缓为好。这绝不是行业歧视,而是不太急需。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茅台搞酒专家成院士候选人比较牵强

2021-02-18 06:52 来源:红网 孙建清

  据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消息,2021年贵州省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评审会近日在省科协召开。经专家评审,贵州省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领导小组审定,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由贵州省科协推荐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2月16日 澎湃新闻)

  资料显示,被推为院士候选人的王莉主持并参与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行业和贵州省级奖项。2019年3月,以其名命名的“王莉技能大师工作室”还在茅台集团总部揭牌,这是贵州省迄今为止、唯一一家白酒品评勾调方面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很显然,在贵州、在茅台行业,王莉已经是酿酒大师,是品酒专家,但是当一个搞酒专家被推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时,人们还是感到莫名惊诧。人们不禁要问:搞发酵研究当选科学院士有这个必要吗?

  造酒的候选院士突破了人们的惯常思维。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说来,多是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院士当选条件颇为苛刻,当选人必须“具备重大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国家科技布局与战略管理经验”。比如两弹一星、医学生物、电子等高科技。正因为如此,在老百姓眼里,能成为院士是很神圣、很了不起的。事实上,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中国工程院院士由选举产生,应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或在促进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这样说来,品酒、酿酒虽然也关涉民生,但饮酒毕竟不是国家科技战略布局的急需内容,也不是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因此,造酒候选院士还是显得比较牵强。

  其实,每次的增选院士,总引起一些争议。从院士制度实行以来,人们对院士的评选诟病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质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官员和老总要角逐“院士”头衔,院士几近成了政府官员和央企高管的“俱乐部”;二是院士笼罩着政治光环,不少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不是科学家,而是一种荣誉与待遇;三是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渠道进行不正当的活动,为被提名人进行“助选”或“拉票”,有的院士所在单位还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向院士提出不正当要求。应该说,近年来,在日益高涨的争议声中,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有了很大改进,院士增选工作正日走向纯净、严肃的氛围。

  斯文最怕扫地,科学必须有一点含金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院士就是科学家,我们希望院士的评选要聚焦那些最尖端最具有创新意义的科研领域,像品酒专家还是暂缓为好。这绝不是行业歧视,而是不太急需。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