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文明码”进行严苛的“不文明防控”

2020年09月07日 11:57   来源:东方网   戴先任

  9月6日,"苏城文明码"登上了微博热搜。据悉,这个全国首创的"文明码",将通过"一人一码"构筑文明积分的方式,刻画出每位苏州市民文明程度的"个性画像"。积攒文明积分越高的市民,在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享有的优先和便利也越多。(9月6日东方网)

  全国首创的"文明码"引发了舆论广泛热议。"文明码"从技术上来说,是依托于疫情防控的“健康码”技术,而此前国内就有多地试水信用积分,比如厦门在2018年就推出了"白鹭分"信用积分体系,如"白鹭分"到达一定标准后,市民可以直接无感出停车场,或是在图书馆无需提供任何押金借阅书籍等等。但苏州的"文明码"显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得益于“健康码”的推行。

  通过“文明码”来弘扬社会公德,促进社会风尚,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这样的初衷甚好。但采用积分代表文明程度,还将此与公众日常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相挂钩,这就无异于是对公众施加的“法外之刑”。如果人们触犯了法律,自然要受到相应的法律惩治,是否应该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受到“联合惩戒”,也自应依法行事。现在增加了一个“文明码”,还可能“剥夺”人们的基本公共服务权利,这样的做法就不可取。

  “文明码”在技术上可以学习“健康码”,在管理思路上,则不能向“健康码”看齐。“健康码”是为了防控疫情,对于健康码“红码”之人,则是重点防控对象;而“文明码”则不能因为积分不同而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而对于“文明码”,也不能简单否定,关键看最终“作何用”“怎么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说:“个人信用分可以与守信激励相结合,但不能用于惩戒,不能以低信用分为由限制自然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推出"文明码"并非不可,但要与守信激励相结合,要能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防范“文明码”遭到滥用。

  “文明码”只能作为信用积分来用,而不能利用“文明码”进行严苛的“草木皆兵”的“不文明防控”。精神文明建设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不少人质疑“文明码”,正是怕“文明码”成了“文明警察”。要保护文明社会,要弘扬文明风尚,需要的是引导与激励的“文明导师”,而不是“文明警察”。要让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

  提升文明水位,提升文明素养,要能久久为功,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文明”。不要让"文明码"成了“不文明码”。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别用“文明码”进行严苛的“不文明防控”

2020-09-07 11:57 来源:东方网 戴先任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