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科学规划人才发展 发挥长三角地区“风向标”作用

2019年12月18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整体的人才特点和各个核心城市的人才优势,有利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分工效应、协作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各省市具有不同的发展特色,通过科学规划跨区域一体化人才发展,促进人才的高效汇聚和流动,将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地区经济在全国的“风向标”作用。

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建设人才创新竞争高地

  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重中之重的任务。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长三角区域参与全球产业竞争,核心和关键是产业人才的竞争。

  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安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研究设施、浙江量子精密测量大科学装置……长三角地区聚集着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的1/2、1/3。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人才流动和科研资源共享,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加快创建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才协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长三角各地在共同拓展产业经济和产业人才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在长三角一体化和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正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城市共融、制度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长三角地区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的工作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

  长三角地区扛起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国家队”的重担,就要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增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能力,发挥全球优秀人才“蓄水池”功能,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干和抱负搭建广阔舞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破除人才一体化发展障碍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领区域,应该重视人才战略的整体规划和布局,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区域内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促进人才的高效汇聚和流动。

  今年9月,长三角20城共同成立了“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提出深化区域人才合作10项举措。松江、杭州、嘉兴、湖州、金华、苏州、合肥、芜湖、宣城等长三角9城市联合发布“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并针对当前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痛点难点,提出《深化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人才交流合作协议》。

  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工作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各地初步形成了合作发展人才资源的共识,重视打造人才一体化的平台,加快以人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破除制约人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期实现区域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要建立健全人才招引政策,例如,完善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提升中心区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镇的落户限制,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城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相对集中居住和创业发展。要建立一体化人才保障服务标准,实行人才评价标准互认制度,允许地方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此外,还需完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国际人才招引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提升国际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同时,推动国际人才认定、服务监管部门信息互换互认,确保政策执行一致性。

  11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锦绣社区举办“社区里的招聘会”,80余家用人单位共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让有求职意向的社区居民、辖区退役军人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提升人才流动和成长空间

  来自安徽、江苏和浙江的青年在上海就业变得越来越集中。统计显示,三省在上海登记就业的青年高达131.7万人,约占在沪登记就业的300多万外省市来沪青年的41.9%,占上海青年就业人口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其中,安徽户籍来沪就业青年的数量最多,达到66.3万人,而江苏户籍的来沪青年也超过50万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人才流动变得更加频繁,这就要求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的市场和环境。

  共建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要加强人力资源协作,推动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整合发布,联合开展就业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促进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回乡创业兴业。合力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需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人力资源高效配置,提高就业创业水平;实施有针对性的项目和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联合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

  推动完善长三角地区人才发展的市场与环境,要充分发挥相关地区人才高地的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类人才与周边区域的流动共享,同时,依托高品质的生态和人居环境,为周边区域集聚企业、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臧梦雅)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蓄人才之水养发展之鱼 广阔乡村必将大有可为

     打造国际竞争创新高地 以综合竞争力吸引人才

(责任编辑:李焱)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科学规划人才发展 发挥长三角地区“风向标”作用

2019-12-18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