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脱贫攻坚中的“幸存者偏差”

2019年04月11日 08:52   来源:红网   ?江青杉

  近日笔者跟领导下村走访了十多户贫困户,发现一个现象,贫困户对于干部提出的问题总是往好了说。问近来生活怎么样,回答“生活得好”;问帮扶干部帮扶得怎么样、是不是常来,回答“好好好,帮扶得好”;问今年收入怎么样,能过脱贫线吗,回答“能能,一定能”;问还有什么困难没有、对党和政府还有什么要求没有,回答“没有没有,感恩政府、感谢党”。甚至有些问题老人家由于耳背没有听清,也照样洋溢着憨厚的笑脸说道,好好好。一连十多户,几乎户户如此。下来后笔者不禁深思,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真进行得如此“完美”了吗,我们的走访会不会存在“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指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比如,二战期间,统计者发现,飞回来的飞机翅膀中弹特别严重,机舱弹孔反而没多少,就得出了“应该加固飞机翅膀”的结论。这显然不对,事实上,恰恰应当加固机舱和发动机装甲。因为飞机翅膀中弹多的飞机还能飞回来,而机舱和发动机中弹多的飞机却再也飞不回来了。再比如,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记者在春运列车上采访,随机问了一位乘客“请问你买到火车票了吗?”乘客高兴地回答“买到了!”记者又随机问了十几个乘客,高兴地发现每位乘客都说买到火车票了。最后记者对着镜头说,今年春运的火车票购买率达100%!春节回家一票难求已成历史!

  笔者的这次走访中,恐怕也存在“幸存者偏差”。第一,我们走访的对象多是留守老人,因为年轻人大多都外出务工了,老人们对家庭收入情况、算账情况和家庭需求不尽了解。第二,我们走访的都是贫困户,贫困户这些年来受党和国家在住房、医疗、教育、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政策扶持,老人们又大多淳朴善良,自然对党和国家感恩戴德,见到国家干部自然是笑脸相迎,什么都往好了说。

  可能有的干部认为,贫困户懂得感恩,对干部什么都往好了说,这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事吗,又好“教育”、又好“算账”、考核也好“通过”,贫困户要都是这样,国家早就全面“脱贫”了。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无论是基层帮扶、上级督查还是考核验收、第三方评估在走访中都存在这种“幸存者偏差”。甚至有的基层单位验收时还专门推荐那些说好话的“幸存者”给验收组,在第三方评估时专门找些“会带路”的“聪明人”把评估组往那些说好话的贫困户家里带。脱贫攻坚中的“幸存者偏差”起码会造成三个严重后果。第一,让基层干部、帮扶干部以及上级领导错误地以为贫困户们都已经生活得很好了,从而降低扶贫要求,甚至不管不顾了。第二,给了一些作风不实、投机取巧的干部很大的“可乘之机”,造成“数字脱贫”“算账脱贫”“被脱贫”等虚假脱贫问题。第三,蒙蔽了“验收组”和“第三方评估组”的双眼,影响脱贫质量。这些后果中最严重的当是第二点,属于干部作风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两会期间参加甘肃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所以,脱贫攻坚中的“幸存者偏差”必须警惕。对于贫困户真实情况既要问贫困户自己,也要问邻里乡亲,既要问在家老人,也要问不在家的家庭其他成员;既要用耳朵听,也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里算、脑袋想;验收组、评估组还要保证验收、评估抽查“样本户”的随机性,谨防人为提供的“幸存者”。从而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这一重大任务,让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