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充分挖掘经济潜力、维护社会繁荣稳定、增强科技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金融机构、资本市场,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应不为,而是要大有可为。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继续定向支持中小企业。《指导意见》为破解融资难题着墨甚多,从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五大方面综合部署。
《指导意见》为攀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高山”清除了政策障碍,而进一步将相关政策贯彻落实,则须先扫除一些认知障碍,才能促进有关方面打消不必要的顾虑,让政策的阳光雨露不仅可解企业的燃眉之急,更能形成既安全又高效的金融服务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长期服务与支持。
首先,莫以中小企业之小微而不为。中小企业虽然体量小,但数量上却绝对占优,在经济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央行行长易纲曾表示,从国际上看,美国、德国、日本的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约是50%左右,对就业的贡献是60%到70%左右;而从我国的实践看,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由此可见,中小微企业不仅是经济的毛细血管,重要的税本,还是庞大的就业容器,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充分挖掘经济潜力、维护社会繁荣稳定、增强科技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金融机构、资本市场,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应不为,而是要大有可为。
其次,应更新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认知,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毋庸讳言,相较于大公司,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比较短。而与欧美比较,中国中小微企业的寿命更短。有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平均寿命短,意味着融资风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无疑会雪上加霜,导致中小企业越是缺钱的时候,融资越是困难,流动性陷入枯竭,即便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一些中小微企业也会不幸夭折。实际上,中小企业一旦渡过难关,复苏的能力要比大企业更强,而从未有过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是中小企业引发的。德国的中小企业能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屹立不倒,就与德国长期扶持中小企业包括金融方面的各项政策密切相关,而中小企业也成为德国抵抗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中坚力量。因此,有必要突破固有认知,打破成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这不是加大风险,而是降低风险。
当然,还必须防止陷入政策放开就是大水漫灌的认识误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加强监管与风险防控。金融资源稀缺而宝贵,不能政策开口子,就来钻空子,“一哄而上”,对部分企业过度融资、多头融资,集中风险,过犹不及。只有精准“滴灌”,才能保障金融资源进入中小企业,正确发挥应有的效用。
从设立融资担保基金到出台各项金融扶持、服务政策,深圳近年来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先行探索与示范,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后当更加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为深圳的中小企业谋取更大发展空间,深圳发达的金融与资本市场亦当积极主动从新政策中发现新的发展机会,实现良性循环、共赢发展。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