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告别“土肥圆”不能遥遥无期

2019年03月29日 11:46   来源:南方网   杨玉龙

  早在1993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但20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服装业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年轻学生的审美品位也发生巨大变化,但校服的演化却显得缓慢滞后,如何让校服更美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3月28日《工人日报》)

  校服质量和式样与中小学生健康和形象密切相关,但是其款式也应该跟上时代潮流,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喜欢上才对。不过,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的校服都沿用上世纪90年代的运动风格,以运动服为主,主要有蓝、红、绿、白等。甚至在部分地区,“十年一服”“千校一服”的情况依然存在。而最新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校服公众满意度低于30%。

  梳理媒体报道造成上述之因,主要是,一则在于多数中小学校片面强调规范统一,不重视校服舒适度与美感;二是目前校服市场仍比较封闭,部分地方甚至存在垄断保护的问题;三是地方上多以小工厂加工校服,不具备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的生产模式。同时,笔者以为,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校服的选用上,学生及家长缺乏必要的话语权。

  让校服告别“土肥圆”,更切合学生身心成长的需要,一则有必要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2015年教育部等部委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就提出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而且,从地方来看,青岛市属学校校服管理权限已全部下放,决策权全部交给学校、家长和学生,全市中小学校服进入“一校一款”时代,就值得借鉴。

  二则激活校服产业。正如有专家指出,要让校服变得更美,需要把校服交给市场。比如,重点破除限价及“地方保护”,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拥有选择“优质优价”校服的权利。2015年6月,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校服的国家标准GB/T31888-2015出台。对于一些企业,不妨抓住机遇,通过人性化的设计、优质面料、精工制作,引导市场并促进校服市场走向成熟。

  三则应筑牢校服质量基石。追求校服的多元化,是以优质为基础的,这就要杜绝“黑心”校服。《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就明确,加强校服质量检查建立监督惩处机制,校服供应和验收应实行“明标识”制度,各地要建立本地区校服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等等。唯有筑牢校服质量安全关,校服穿出来才是美的。

  相关统计数字现实,校服每年的需求量约为6亿~7亿套,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业界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校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0亿~2000亿元。由此可见,校服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但是,让校服穿出舒适与美感,就应该打破“土肥圆”“毫无设计感”“千校一服”尬境,如此才能让学生穿得舒服与美丽。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