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过年“见家长”咋成一关?

2019年01月28日 15:13   来源:东方网   蒋萌

  快过年了,很多情侣都面临见对方父母这道“关"。杭州的周女士大专毕业后在一家私企工作,一年前交往了在杭州某名牌大学读研的男友。见男方父母时,女方被问了学历,气氛立刻由晴转阴。之后,男方父母称:在结婚之前,女方可以拿出一些诚意来,作为学历低的一个补偿。比方说,女方出资买一套房子。

  这显然是一个“不公平条约”,是男方的父母歧视女方的学历,认为研究生儿子娶大专生老婆“亏”了。“狮子大开口”,要么是希望儿子以房“补亏”,要么是变相拆散这桩处于萌芽状的婚事。可以想见,此事在网友中引来的口水。

  学历到底有多重要?学历等于不等于能力?婚姻究竟是以情感,还是以外在条件为基础?爱她或他这个人,还是爱她或他的房子和钞票?对于上述问题,很多人会争个面红耳赤,最后也未必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相符的人才适合在一起。撼山易,撼人心难,不要试图去改变与你“三观”相拧的人。

  另一个必须关注的“变数”是,国人结婚往往要经过“家长”同意。两个人的事本来就够复杂的了,还要牵扯两家父母,那是成倍的心思盘算啊。而且,情侣与各自的父母,在婚恋中所处的位置很不相同。情侣多是因为情感在一起,关注的更多是“恋”。父母与“突然闯入”的小伙或姑娘并无情感,要看其他“条件”,很多父母自恃“过来人”,关注“婚”的柴米油盐。

  有人说,父母不也是从姑娘、小伙那时过来的吗,怎么就不理解儿女情长?首先,不排除一些上年纪的父母当初结合就是出于“门当户对”,他们认为这就是对的。此外,即便一些父母是因感情而结合,还是会发生“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情况,旗号是“为了孩子好”。如果遇上不通情达理的父母,儿女基本没话可讲,甚至可以说,儿女就是由这种父母教育出来的,不能指望“有其父未必有其子”。

  结婚必须过父母这关,往积极了说是中国人重视家庭;往消极了说,也是某些儿女不独立(包括心智和经济),老大不小了仍找“家长”。婚姻是大事不假,孝敬父母也很重要。但成年子女不能还让父母来给自己做决定,成年子女与父母终归有各自的界限。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将孝顺混淆为百依百顺,会让亲人之间陷入纠缠和苦闷。儿女该“断奶”时必须断,父母要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放手也是一种爱。

  成长不单单是指年岁,文化不仅仅是看学历。就择偶而言,没有学会独立选择与担责,名校研究生只研究了“我的优越感就是来自高学历”,对这种人,还是有多远离多远。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