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扶贫“速成房”现象须强化问责

2018年12月12日 07:38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央纪委监委网站近日通报了一起扶贫领域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例。为了迎接脱贫检查评估,贵州省黔西县中坪镇顺河村村委竟让贫困户金某一家搬进8天修建的“速成房”。8天时间,完成了从选址,到修建,到完工,到帮助困难群众搬进新修住房,新房成了危房。网民认为,扶贫不能玩速成,须纠正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

  “这是一个‘三输’的结局,国家财政的扶贫投入被糟蹋,扶贫对象金某一家没有受危房之灾已是万幸,村主任受了处分。”网民“戎国强”称,这种扶贫成了典型的“表演”,其目的不是帮助贫困户,而是扶贫给人看,扶贫给上级部门看,最终把扶贫变成媚上、欺上。这类行为背后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即我只要对上负责,把上级哄好就好,不用在意普通群众的感受。

  一些基层部门和官员为何敢在扶贫上玩速成,动歪脑筋?网民“于平”认为,这是一种形式主义顽疾。由于一些地方扶贫的考核机制不健全,事后问责不到位,使得基层部门和官员养成了一种侥幸心理,久而久之,平时不作为、临时抱佛脚就成了习惯。要想杜绝基层扶贫中的速成思维,相关的考核、问责必须做得更细更严。以8天速成房为例,由于地方危改办在督查中用了心,轻易就戳破了速成房的假象。倘若更多地方在扶贫管理中都能有这样的用心,认真把关不走过场,那些速成扶贫所造就的政绩假象,不难现出原形。

  网民“姚村社”表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纠正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得下一番大功夫。比如开扶贫会,一些研究性、商讨性的会议可否召开现场会?简要的传达类、部署类会议可否召开远程会议?一些协调会、调度会可否直接深入一线,现场布置、开展和指导?即使开会,也应该压缩时间,多讲“实在的”。

  (经济参考报记者 张小洁 整理)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