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陷泄露隐私风波 公众隐私安全应被摆在首位

2018年04月24日 13:51   来源:东方网   覃媛

  近日,美团陷入了泄露隐私的风波。4月18日,记者通过电话找到美团外卖骑手李德,询问对方是否可以售卖用户的订餐信息。对方表示可以,但价格稍高,一元一条。“骚扰电话太多了,让人心里很不舒服。”市民许昕反映,因为在一外卖平台订过一次外卖,他所住的酒店地址、房间号码、联系电话等隐私信息被泄露。而许昕的信息,这只是记者获取的数千条外卖订餐信息中的一条。(《新京报》,4月23日)

  互联网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的隐私无处可匿,越来越成为“透明人”。用户美在美团等其他互联网平台每新下一个订单,用户的个人信息就会被重新上传一次,让信息倒卖的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据重案组了解,客户信息倒卖已形成黑色产业链,有专门的电话销售群,长期出售各种数据,倒卖包括用户姓名、联系方式和地址等公民隐私信息。“10000条售价800元,5000条起售”,平均每条竟然都不到一毛钱。这不禁让人想发问:美团,团购的难道是用户信息?

  “周二,你叫了一份汉堡,周三,你吃了麻辣烫,周四,你去了KTV唱歌……”当有人能准确说出你在美团应用上的所有消费及活动记录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每天收到来路不明的骚扰电话和短信,询问你是否买保险,是否改考试分数,是否......你又会有什么感觉?感觉无数人正在“偷窥”自己的生活,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事实上,美团外卖早就在2017年11月就推出了“隐私保护”功能,声称是为用户构建了一道“安全隔离带”,并计划在2018年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隐私保护。美团点评CEO王兴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项措施给用户带来更周全的保护,获得安全放心的用户体验”。

  现在看来,美团“隐私保护”的承诺看起来着实有点苍白无力。事实上,这样的隐私泄露事件不仅仅只发生在美团身上,某些电商平台也多次被爆有倒卖客户信息这类的事件发生。在电商领域,的确存在隐秘的客户资料黑色产业链,我们似乎已处在了可以团购隐私、明码标价的时代。用户资料的价格按照“行规”是以文件大小来销售的。电商用户资料价值最高,按条数来计价。买家的目的各不相同,买来的信息被用于给目标客户发送广告、买断竞争对手的全部用户资源,甚至是信息诈骗。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用户的隐私都受到了侵犯,严重影响的用户的生活质量。

  互联网时代社会什么东西最贵——信息最贵。然而网络安全建设的脚步远远更不上互联网发展的脚步,一不小心,我们就变成了“透明人”,丝毫没有隐私可言。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个人信息泄露数已知的已经达到55.3亿条左右,平均每人就有四条相关的个人信息泄露。但是,除非不使用互联网产品,否则很难避免信息泄露的情况。因此,从用户个人层面来说,在使用互联网时,明晰个人信息能共享和不能共享的边界,对于保护隐私是至关重要的。

  在要求用户个人提高隐私防护意识的同时,更应该要求的是这些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的互联网公司以及所有的个人和行业,能够在追逐利润的同时,紧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能够不随意窃取利用他人的隐私,还所有公民一个隐私不被侵犯的安全的世界。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对网络隐私权的立法并不是没有,而是规定较少且并不详细,缺乏明确的的义务和责任指向对象,个人信息保护法需要加强,应从法制层面建立起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并形成道德舆论和法律保护的良性互动,依法严厉打击,从源头斩断个人信息倒卖的利益链条。

  由于网络的放大性等特征,其波及面及危害性远远比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安全大的多、可怕得多,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将公众的隐私安全摆在首位的重要原因,这也是起码的法律要求和必须遵循的商业道德,美团切实履行其消费者隐私保护的义务和责任。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