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并非是亲情缺失的“解药”

2018年01月19日 10:37   来源:东方网   汪昌莲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老年保健品成为十大消费维权热点之首。普通的食品、器械、日用品“摇身一变”,具有了神奇的保健功效,许多老人心甘情愿高价购买。老年人为何容易受骗?“坑老保健品”的监管难在哪里?请看记者调查。(1月18日《人民日报》)

  不可否认,一些老人痴迷于养生讲座和保健品,并为此一掷万金,真正的幕后推手,是一些利欲熏心的商家和骗子。然而,除了一些不良商家和骗子向老人过度推销保健品,更源于老人精神空虚和亲情缺失。比如,一位独居老人,明知道养生讲座和保健品是骗人的,也乐此不疲。可见,一些空巢老人,因孤独寂寞,均患上了保健品依赖症。换言之,保健品已沦为一种精神“毒药”,而不是亲情缺失的“解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将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将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社会群体。为此,国家和地方均制定了系列优待老年人的政策,倡导社会和公众尊敬、关爱老年人。诚然,社会上的关爱能让老人备感幸福,但老人们最需要的还是儿女的亲情呵护,而亲情呵护不仅仅表现在对父母的物质生活保障上。殊不知,老人们由于年龄、身体的原因,出门少,接触人也不多,有些老人整天对着电视看,有些老人躺在床上发呆。由于长期感到寂寞又不能排解,不少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长此以往,一些老人将精神寄托于保健品,与其说是“买健康”,不如说是“买陪伴”。

  可见,保健品沦为一种精神“毒药”,首先当反思老年人权益保护。一些商家和骗子,宣称保健品是“健康必需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或向老人过度推销保健品、养生术等等,均是一种违法行为。针对这种“欺老”现象,有关部门应高度警惕,并制定铁律进行严厉打击。然而,保护老年人权益,仅凭制度和法律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树立全民敬老意识,倡导人们恪守社会公德,尊重和善待老年人。

  事实上,子女尽孝和亲情陪伴,才是老人最需要的“保健品”。我们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的同时,更应注重老人的“精神赡养”。特别是,平时儿女工作忙,老人们可以理解,只有在节假日时,老人就盼望孩子来看看。陪老人聊聊天,出门转转,这些都能让老人心情舒畅,排解孤独寂寞。所以,除了在全社会要营造一种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之外,儿女们更要常回家看看,因为这才是送给老人最好的礼物,也是他们最想要的。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