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保健品斗士”的尴尬

2017年07月06日 07:17   来源:西安晚报   ■ 张淳艺

  和保健品作了两年斗争,黄秀兰还是没能彻底和它们“一刀两断”。她换了手机号码,见到发传单的保健品推销员转头就走,扔掉了藏在柜子里、床底下花花绿绿的瓶瓶罐罐,面对没有“蓝帽子”的山寨产品,不管吹得再天花乱坠,也不再动心。可她每天口服的保健品从4种慢慢变成了10种,每一份都要几千元。(7月5日《中国青年报》)

  从1998年第一次接触老年保健品到现在,黄秀兰这位浙江大学的退休心理学教授为此花费了差不多40万元。如今,她不仅以亲身经历写书,揭露老人买保健品的4种心理,还作为“幡然醒悟的打假斗士”上了电视节目。然而,这个别人口中勇敢站出来的“斗士”,却觉得自己并不算成功。自己每天口服的10种保健品,每一份都要几千元……

  赢不了保健品,并非黄秀兰一个人的尴尬。事实上,不少老年人一开始都对吹得天花乱坠的保健品将信将疑,甚至在吃亏上当后发誓再也不买保健品了,可最终还是乖乖掏钱。究其原因,保健品推销员的疯狂攻势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老人们缺乏社会和家庭的关心帮助,陷入“一个人的战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命运多舛。

  一个人战斗,保健品真假难辨。通过媒体报道和相关部门查处,老人们也知道很多保健品不可信,但保健品公司业务员总会说,有的保健品的确是有问题,他们卖的是没有问题的,还会拿出各种专利证书、获奖荣誉来证明。一些保健品广告还改头换面成正规的电视台养生节目,雇佣演员冒充专家正襟危坐,口若悬河,更是让老人们傻傻分不清楚。

  一个人战斗,孤独感成为软肋。黄秀兰直言:“买不买那些业务员推销过来的保健品,跟学识无关,只跟对生命的认知和是否寂寞有关。”对于老人而言,儿女往往不在身边,就算在身边也不能时时陪着,再加上对健康的渴求,对疾病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恐惧,让老人很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感。保健品公司的业务员们恰好是拿捏住了这个七寸,用“孝心”频频戳中老人们的心理脆弱点。

  时下,保健品行业鱼目混杂,一些老年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不仅损失了金钱,还可能耽误病情,也不利于保健品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为此,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有关部门加强健康常识宣传普及,强化保健品广告监管,社区多组织一些老年人活动,丰富晚年生活,子女经常关心老人的精神诉求,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帮助老年人在面对保健品时多一分理智,少一分盲目。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