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资本的“大腿”或许不再可以无坚不摧,创业项目本身如何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发掘更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才是更可靠的致胜之道。尽可能规避风险,减少债务亏空、资源浪费、信用危机等副作用,进而在创业过程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兼顾社会效益,应当成为未来创投者的座右铭。
这几天,小蓝单车破产倒闭的消息被多家媒体报道,尽管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将由“拜客出行”接管,但未来仍有诸多不确定性。11月23日《工人日报》聚焦了小蓝单车倒闭的“后遗症”——在押金难退之外,供应商找谁要账、报废的车辆谁来管等,也是棘手问题。
自今年9月以来,已先后有悟空单车、町町单车、酷骑单车、小蓝单车等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倒下。从资本最初的跑马圈地,到后来群雄逐鹿的白热化竞争,再到几轮厮杀之后的行业洗牌,可以说,短短几年时间,共享单车经历了新生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其中一些企业“过山车式”的发展轨迹,让人们既领略到资本疯狂时的无所不能,也看到了烧钱殆尽后的无能为力。
综观共享单车企业,倒下的多,站稳脚跟的少,每一次告别之后,媒体和业界纷纷总结教训,对风口创业不乏告诫和叮嘱,比如,风口创业的机遇与风险并存,而且后期入场者的空间更逼仄、风险系数也更高。可以说,每一家企业的倒下,都是共享单车在成长过程中交的一次学费,是为共享经济发展历程添上的一笔备忘录。
共享单车企业的接连倒下,再次深刻揭示资本的逐利本性,让人们认识到无序的市场竞争带来的种种弊病:债务亏空,资源浪费,信用危机……如此结果应促使包括幸存企业在内的风口创业者反思,这种一哄而上、争先抢滩的市场竞争模式,真的有未来吗?
多元化的资本支持、良好的财务规划能力、正确的商业战略……这一系列因素是诸多共享单车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博弈的筹码。对新兴行业的创业者来说,既要卯足力气讨好用户,又要不惜代价招徕资本,但要当心,资本的去向很大程度上与成败挂钩,正如有评论指出,“投资者对赌的已不是指望共享单车日后赢利而从中分红,而是在通吃‘最后一公里’服务市场后,寻求包装上市的资本运作并最终套现走人”。
共享单车企业间风光与落寞的反差对照,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意识到,抱资本的“大腿”或许不再可以无坚不摧,创业项目本身如何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发掘更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才是更可靠的致胜之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享单车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样本,其每一次成功和失败也是新生事物发展中经历阵痛、完成蜕变的必然。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试错,但大家“前赴后继”地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显然不正常。如何调整战略,逐渐从“众创”走向“智创”,尽可能规避风险,减少债务亏空、资源浪费、信用危机等副作用,进而在创业过程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兼顾社会效益,应当成为未来创投者的座右铭。
其实在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创业故事里,也有类似的“小蓝单车”们。每一次梦想的破灭、泡沫的挤出,都留下一串惊叹号和问号。它们既是教训,更是启示——不仅为创投者提供前车之鉴,而且为职能部门做出公共决策、进行有效监管与引导提供了实践参考。很多事物的发展进步都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多看看前人趟过的路,自己前行时或许就能少走些弯路。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