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吸烟表情”,更要靠“法律表情”(图)

2017年11月08日 11:44   来源:东方网   丁慎毅

  细心的网友也许已经注意到,近日,手机端腾讯QQ里的“吸烟表情”变样了。原来的样子是戴帽子的小人儿叼着烟头,代表“悠闲”的表情,现在变成了叼着一片绿叶。(11月8日中国新闻网)

  此前新浪微博已经将其自带表情包中代号为“酷”的吸烟表情逐步下线,但微信和电脑端腾讯QQ还保留着原来的表情。对于网络上的各种表情,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能有“吸烟”的造型,也总有一些地方难以监管。目前更多的靠协会的自律,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舆论压力。

  中国疾控中心的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7.7%,吸烟者总数为3.16亿,较2010年增加1500万人,全国卷烟产量比2010年增加35%。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在天津、重庆、山东、广东等省市对11957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13-15岁初中生中,有32.5%男生和13.0%女生尝试过吸烟。相信在北京市控烟协会等多家控烟机构的催促和舆论的压力下,社交媒体的“吸烟表情”必将全面下线。

  但如果和法律的威严相比,靠社会团体和有关部门苦口婆心或严词厉色的“表情”,不说任重道远,至少也是事倍功半。据中国控烟协会不久前发布的最新监测结果,在2016年度热播的30部电影和30部电视剧中,有烟草镜头的电影17部,占56.7%,有烟草镜头的电视剧15部,占50%。而相比“吸烟表情”,这种频现的“吸烟镜头”的危害性,实际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广电总局曾出台《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要求“应尽可能缩减吸烟镜头的时长和频率”,但由于缺乏强制性而成效不大。即使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按照公约规定,缔约方应在5年内实施对无烟环境立法,但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已11年,至今尚未颁发全国性公共场所控烟法律或法规。

  无论社交媒体上的“吸烟表情”,还是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以及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仅靠社会力量的“劝说表情”、社交媒体的“自觉表情”、广电总局的“生气表情”,或许能扬汤止沸,但难以釜底抽薪。只有在法律制度上给予其强有力的配套保障,在“法律表情”的注视下,形形色色的“吸烟表情”才能走下历史舞台。因此,实施国家层面的无烟环境法规可以说迫在眉睫,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公众健康,助力2030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