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补习火爆是抢“起跑线”竞争

2017年08月28日 10:57   来源:东方网   王甄言

  最近一段时间,安徽合肥市民王先生的手头有些拮据,因为家里有一项大额支出——孩子补课费。“小孩在合肥市45中上学,在学校成绩比较好,就想着暑假再拓展下知识。”王先生告诉记者,为了补习更有针对性,他给孩子报了一对一的补习班,一小时500元,每门课一次补两小时。一个暑假算下来,花了两万多块钱。(8月27日《法制日报》)

  教育部禁止补课,学校不集中补课,学生却没有减负,家长或给孩子报名参加培训班,或请老师“一对一”补课,学生不是在上培训班,就是在上培训班的路上,还要完成暑假作业,学习负担一点儿也没有减轻,反而大大加重了。而且,这种培训或补课模式,无法阻止,也不受监督,更难以监督。同时,家长的经济负担也更重了。由此可见,社会呼吁给学生减负,教育部出台“减负令”,均落空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尴尬的局面呢?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在于家长太功利,把暑期当成了给孩子“加油充电”,跨越赶超“小伙伴”的好机会。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各种补习班都异常火爆。因此,要真正给学生减负,工作目标是家长,只有家长主动放弃给孩子报培训班、补课,给学生减负的设想才能真正落地。

  然而,这是何其难的一件事。显然,没有谁可以阻止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同时,对家长的教育也难以落实。因此,只能想别的办法。

  其实问题并不复杂,只要社会上没有林林种种文化补习班,禁止培训机构挂羊头卖狗肉,家长找不到文化补习班和培训机构,同时,在校教师不能参加培训班或“一对一”补习,即没有了补习的“卖方”市场,家长才会消停。

  不可否认,火爆的暑期补课现象,不外乎两种心态在推动,一种是希望通过暑期补课超越“小伙伴”,一种是担心不补习会输了“起跑线”。不论是哪种心态,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抢“起跑线”。这背后是父望子成龙,或父望女成凤。

  是的,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激烈,乃至残酷,也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已经空前。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如今实在有些过分了,几乎到了扭曲的状态。

  放在整个社会来看,这么激烈的教育竞争,已经变异了,在很大的程度上,考学的竞争已经变成了一种拼时间、拼金钱、拼资源的怪胎,说白了就是“拼爹”,即谁的“爹”有钱、有资源,把一切时间都利用起来,给孩子报名参加培训班、安排“一对一”辅导、学奥数,谁就能赢得“起跑线”。

  反过来,那些生活在农村,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上不起培训班,请不起“一对一”家教,学不了奥数,考学、改变“寒门”的家族命运,只能靠天赋了。但是,这样的农村娃又有几人?于是,在国家教育政策向农村学生倾斜的当下,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不上去的原因,就很好解释了。

  是的,问题的总根源还在是教育本身,教育不改革,不注重公平,靠抢“起跑线”考重点大学,学生减负的困局无解,贫穷“代际传递”难破。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