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共享+”当成“万金油”

2017年07月20日 09:59   来源:南方网   杨玉龙

  火爆于北京、上海、成都的共享睡眠舱先后“休眠”,又让“共享经济”成为公众话题。从早年的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再到共享雨伞、共享篮球乃至共享睡眠舱,共享经济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地涌来,不断“刷新”着公众对“共享+”可能的认知:除了手里的牙刷,还有什么是不能共享的?(7月19日 《北京晚报》)

  的确,互联网时代,让共享经济风起云涌。从网约车一直到现在“共享睡眠舱”,每一次共享新产品的出现,无一不是伴随着乱象。共享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模式,也需要共同治理来参与其中,如果共享经济只是自说自道,不顾社会规矩,且同行间竞争无序,于传统经济模式又水火不容,只能是给社会添乱。

  况且,一些所谓的的共享产品,本质上谈不上共享,就是出租,也就注定了即便是冠以“共享”的帽子,也是短命鬼一个,根本就发展不起来。诚如,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虽然“诞生”很惊人,但不切实际,且运营管理成本高,加之使用价值不高,也就注定了叫好不叫座,步履维艰,难走长远,这些无疑背离了“共享经济”之初衷。

  7月18日下午,中关村大街中钢广场创业公社地下二层的“享睡空间”体验店大门紧闭。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以共享睡眠舱为例,实际上早在关停前,就不乏公众的质疑声,无论是舒适度,还是安全度等方面,都吐槽不断。尽管享睡空间CEO表示,北京体验店共享休眠仓拆除非“查封”,而是在相关部门协调建议下,系召回升级。但一个事实是,如果商家不是如此着急推出产品,而是多方位考量和规避可能出现的瑕疵,或许就不会落到如此“尴尬”局面。

  无疑,公众欢迎共享经济。但共享产品,能够存在最基本的前提是:存不存在需求,这也是共享经济最根本的出发点。当然,迎合了公众的需求只是第一步,还须走好规范路。现在的“共享+”落入了一个怪圈:风风火火推出共享产品,却发现不是给社会添乱,就是隐患重重。其结果就是,争议和顶牛不断,迫不得已管理部门再出台规范性政策。

  “互联网+”为众多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着可能。“共享经济”更是一片蓝海,吸引着资本不断注入,也挟裹着创业者一路夺命狂奔。但是,并不是任何产品搭上“共享”二字就属于“共享经济”;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共享+”都是撬动经济提速的万能钥匙。背离了市场规律,处处给社会公共秩序添乱或做对,“共享+”只能是死路一条。

  当商家与资本,只看到经济利益,且毫无理性的不断拓展“共享+”领域,而不去关注其产生的社会效应,那么人们终归有一天会对共享产品产生审美疲劳,转而让人反感。因为,一想到“共享+”就想到乱象、想到不安全等,谁还敢去消费?故此,别把“共享+”当成快速致富的万能钥匙,更不能将其视作“万金油”,什么产品都抹上一笔。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