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美国制造的发展史,人们会发现上世纪20年代是转折点。在此之前,美国制造大量抄袭英国,在此之后,美国把更多目光聚焦在自主创新上。在日本,这个转折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在这之前,所谓日本货大部分也都是廉价品的代名词。
伴随这种转折的,是这两国中产阶层在当时的崛起。他们愿意为创新和质量买单,而且他们不仅买产品,还买产品背后的文化,过去那种低成本、低质量的产品显然是国内市场的供需错配。如今,我国遇到了与之相似的情况。
困难是挑战,但美国和日本把这种挑战变成了经济蜕变的机遇。我国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且已经在大刀阔斧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加大自主创新,提升供给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系统性、全方位的,政府要负责建体制、创环境,广大企业则要完成好具体的生产制造、销售营销、品牌打造等工作。企业还要认清发展大势,果断转型升级。也许,很多人会说创新哪有那么容易。是的,创新确实不易,可创新与否决定着企业生死。
除了要力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部门还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监管是对企业的约束,更是对企业的呵护。如果是因为产品科技含量低、满足不了需求丧失市场,顶多算是中国经济的体虚;若因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丧失市场,那才是中国经济必须切除的毒瘤。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市场监管、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等,对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更多优质国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制造有一些低质量的产品,也有像华为这样后来居上、逆袭国际大牌的优质产品。如果消费者抱着“洋货什么都好”的心态将中国制造一棍子打死,消费者失去的就不仅是一款款好产品,还有作为中国人该有的自信。所以,提升消费自信事关中国经济未来以及所有中国人福祉,它好比演奏一首交响曲,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一起努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曹 梓)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