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浮调研”背离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

2017年05月10日 10:3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冯源

  《瞭望新闻周刊》近日刊文指出,当前有些干部在调研中仍存在打招呼踩点、提前彩排、只听成绩不听问题和意见、只收集材料不分析解决等“虚浮症”。这种“虚浮症”会导致干部双脚“踩空”,头脑“发空”,问题“抓空”,出现“拍脑袋”决策的现象。领导干部要掌握“原生态”的民情,应该切实转变调研作风,真正沉到基层一线和群众中去。

  在采访中,我也遇见过调研“虚浮症”的案例。若干年前,我到某村采访时,曾翻阅过一套记录工整的台账。几年后再去,发现这套台账上的后续记录却变得滞后零乱。有村干部私下坦言,当时的台账是专门为应付调研预备的。还有一些地方为了迎接调研,从踩点选点、道路平整、房屋粉刷,到展板制作、讲稿写作,准备的时间长达十天半月。在这样的场景下调研,含金量势必大打折扣。

  调查研究是党的一项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邓小平同志也曾提出,要“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成绩斐然,调研风气为之一新,更让这项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得到了砥砺淬炼。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我们都只有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才能够了解到真实情况,从而为决策提供基础和依据,否则就会付出惨重代价。这是被无数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了的。而要做好调查研究,就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也是被无数历史经验证明了的。

  揆诸现实,当前一些干部在调研中之所以还存在“虚浮症”,其根源在于没有把这两条路线落到实处:有的人过于主观,调研只是为求证既定思路的正确,即使出现“负面情况”也归咎于“下面”执行不力;有的人闭目塞听,把不同意见视作“叫苦叫累”或“唱对台戏”,动不动就当面怼回去;有的人没有担当,遇到问题不拍板绕着走,甚至怪下级无能没用;有的人“工作繁忙”,不肯在调研上花时间……久而久之,难免会让基层干部群众产生“调研无用”的印象,还会在某种程度上伤害干部队伍中的上下级关系。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当前,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但是并不是胡干蛮干,而是要及时掌握各项工作的动向,了解它们在群众中的反响,问计于民,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无论何时,调查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都至关重要。要做好调查研究,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不搞花架子,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否则,这就如毛泽东同志所批评过的那样:“群众不讲真话,不怪群众,只怪自己。”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