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蔬菜就地毁掉的悲情谁懂?

2017年02月20日 11:02   来源:东方网   叶祝颐

  最近,昆明嵩明蔬菜滞销,上千吨蔬菜被砍倒碎在地里。调查发现,嵩明蔬菜滞销从去年11月就开始了,到现在没有好转迹象。这些蔬菜原本是要销往广东和北方,由于外省菜价一路狂跌,亏本也卖不动。其中,油麦菜在田间大棚1角钱一公斤都卖不动,但在昆明市的蔬菜市场,却能够卖到6元一公斤。当前,已有昆明市民自驾去菜地割菜支援菜农。(2月19日《春城晚报》)

  菜农喜获丰收,却传来蔬菜滞销,价格低迷的坏消息,令人唏嘘。一方面,菜农无奈将亏本也卖不出去的蔬菜就地毁掉;另一方面,城里人感叹菜价居高不下,与嵩明相距不远的昆明同样的油麦菜卖到6元钱一公斤。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应该说,部分蔬菜被冷落地头,与天气变暖,北方大棚蔬菜竞争,菜农种植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有关。部分蔬菜品种供过于求,影响了它在当地的销量。物流成本上升再加上各种进场费影响蔬菜外销。但这并不意味着蔬菜滞销的问题无法求解。

  在我看来,种植结构不合理,供过于求的局面可以通过打通流通环节解决。而油价高企只是运费上涨的一个原因,公路税费过重也是运费上涨的重要原因。有报道说,全球70%的收费公路在中国。交通部规定40公里设一收费站,而有些地方,每20公里甚至更短路程就开始设立收费站。车辆运输成本之高可想而知,还有某些部门巧立名目的罚款、收费,都直接增加了车辆运输成本。因此,相关部门疏通蔬菜销售渠道,降低蔬菜运输流通费用很有必要。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曾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范围,免收车辆通行费。为畅通蔬菜运输渠道提供了制度保障。在高油价现实语境下,地方政府应该不折不扣落实三部委鲜活农产品免收车辆通行费的通知。

  出现大面积的“菜贱伤农”,政府也负有责任。表面上看,蔬菜种植与销售是菜农与市场的事,因为菜农“扎堆种植、集中上市”引发了供需失衡。政府不应过多干预。但是这并不意味者政府可以当甩手掌柜,对菜贱伤农的现象视而不见。我们要看到,由于小农意识的影响与市场信息不灵,菜农还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果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直接影响到了菜农的利益,政府就应该及时伸出有形之手,帮助菜农走出销售困境。

  针对菜农种植结构不合理,供求关系把握不准的问题,政府应该尽快完善农业生产数据发布体系,为农户安排种植结构提供有效的指导。但是菜贱伤农的问题已经显现,如果说种植结构需要来年调整的话,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政府积极有效的工作,把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基层政府或许无权对菜农运输给予政策扶植。但是基层政府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帮助菜农开拓市场。比如,积极了解市场行情,组织运销大户外运富余蔬菜,同时对外发布信息,吸引外地商人上门。组织菜农开展蔬菜副产品加工,开展蔬菜储备工作等等。从报道中来看,菜农卖菜主要依靠菜贩自发上门收购,政府为何不组织农民主动走出去呢?

  虽然有的县委书记、县长帮助农民吆喝卖菜受到了部分人的质疑,说“市场的归市场”,但是面对菜贱伤农的实际,这种质疑有些苍白。与庞大的GDP数据比起来,蔬菜滞销这样的民生叙事或许不那么重要。但是蔬菜的贵贱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与家庭和谐安全。如果菜农利益一再受损,他们普遍感觉到种菜不挣钱,甚至亏本,都不愿意种菜,伤害的不仅是菜农的利益,而且是“菜篮子工程”的稳定。

  总之,只有政府切实负起责任来,想办法疏通流通环节,帮助农民解决蔬菜生产、销售中的实际困难,应对的办法多一点,信息透明一点,才能避免菜贱伤农的尴尬,保护菜农利益,维护“菜篮子工程”的稳定。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