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拍照扶贫”遇到“拍照发薪”

2016年11月21日 11:14   来源:光明网   张 立

  日前,湖北省武汉市2016年“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追踪报道第三场播出,聚焦精准扶贫工作有待提升问题。其中, 市治庸办督查发现,有的扶贫干部是“走读”,拍完照片后根本没有驻村帮扶,有的长达10个月都没露面。(11月20日 新华报业网)

  精准扶贫,已经成为贫困地区的重要日程施行年余。各地也选派了精干力量驻村扶贫。然而,像拍照扶贫、虚构扶贫驻村日期、扶贫项目“拖垮”贫困户这些坑人扶贫,只能用令人震愕来形容。震愕之后呢?“拍照扶贫”所暴露出来的形式化扶贫的根源,还要挖到何时?

  之前在各地的扶贫工作中,已经暴露出假扶贫、扶假贫等,扶贫措施与贫困对象风马牛不相及、贪占扶贫款物等问题。当扶贫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出现,就应该多些前车之鉴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但这一轮的精准扶贫,仍然被“拍照扶贫”蒙混其中。这只能说明,形式化的扶贫犹存。

  这些看似没有预见的形式化扶贫,在选人用人、在扶贫机制上不能不说是有诸多漏洞,对“拍照扶贫”所做的“扶贫不够精准”,显然有些套话官话的评价。精准不精准是效果问题,从主观上讲,有过失或预估研判不足的成分,而“拍照扶贫”,显然更出于态度上的不端,是故意为之。而事后的监管总是迟半拍,事前的选派也出现疏失,是导致“拍照扶贫”马失前蹄的源头。

  早前有媒体报道过一些单位组织慰问环卫工人的新闻,发了些慰问金、慰问品,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就又被统统收回。这不仅侵害了环卫工人的尊严,更侵害了环卫工人的实质应有权益,形式化的爱心害死人。倘若这些扶贫干部,也遭遇到诸如“拍照发薪”这样真正影响自身利益的形式化履职,还会抱以“拍照扶贫”这样的行动思维吗?

  没有对“拍照扶贫”的精准评价,“拍照扶贫”的干部们,或许根本就不会主动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主动承担责任。只有在对“拍照扶贫”干部有了精准的评价,和由此基础上对其高举问责大棒,而不是文过饰非,“拍照扶贫”的干部才能对扶贫工作有所畏忌。

  打击数字扶贫、假扶贫、扶假贫,是真正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压线,没有打击的力度和果决的决心是万万不行的。监管部门对“拍照扶贫”干部不狠心,就是对贫困群众的不热心。只有让那些“拍照扶贫”的干部切实感受到“拍照发薪”的切肤之痛时,“拍照扶贫”才会从扶贫干部的骨子里自然而然的消失,贫困群众脱贫过上小康生活才能成为现实。(张 立)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