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十三行这颗广州商贸文化“活化石”

2016年11月09日 07:50   来源:广州日报   

  在保护历史建筑风貌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对十三行商贸文化的研究,多方位、立体化还原十三行。

  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南华西街保护规划日前公示,并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海珠区南华西街道,在历史上曾经是广州十三行行商聚居地,也是广州唯一保留的十三行行商聚居地,被称为“广州建筑类型最为丰富的历史街区”。

  回眸广州“千年商都”商贸史,十三行曾经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广州十三行,不但在广东乃至中国对外贸易史上曾经独占鳌头,也在世界贸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堪称广州商贸文化“活化石”。

  稍为梳理历史,十三行“威水史”浮出水面: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废除禁海令,设立粤海关,由此开启了广州十三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辉煌;乾隆二十三年(1757),清政府下令“一口通商”,在之后的数十年间,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的“对欧美通商特区”,堪称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哥”。2001年,《华尔街日报》统计了此前1000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6位中国人入选。其中,伍秉鉴就是十三行商人,从这一侧面不难想象当年之盛。

  十三行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它打通了一条中外商贸渠道,更是推开了一扇中西文化交流窗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出口货物激增,广州的中外贸易空前发展。而科技、文化的交流随着贸易来往而变得频繁,例如,中国的陶瓷生产技术、茶叶种植技术传至国外,西方的医学、钟表、机械制造等技术传到中国,这无疑加速了古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十三行的商贸意义,除了对外贸易大大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商贸组织形态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可圈可点。十三行的各行之间可以协商,互相约束,互相帮衬,形成有序的自律组织。偶有小商行肆意欺骗洋商,或者洋商欺诈国内商家,行商也会出面调停,减少大规模的招摇撞骗活动。同时,行商之间还互相协商定价,用今天的话来说,通过一定的垄断,避免各贸易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保证贸易有序开展。行业组织负起自我管理责任,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发挥巨大作用,这在今天仍有启迪。

  十三行是广州商贸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一本厚重的“经济史”,在广州的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我们好好保护与研究。“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南华西街保护规划”出台,无疑给十三行保护装备了一件法规“铠甲”,有助于提高十三行的保护效率。保护历史建筑风貌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入挖掘十三行的历史文献,加大对十三行商贸文化的研究,多方位、立体化还原十三行。不久前,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的正式开馆,就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深化对十三行的保护与研究,需向更多领域纵深发力。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