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花钱可以发,诚信用钱买不到

2016年11月04日 07:18   来源:红网   黄亚建

  中国工程院王红阳院士作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讲《人文与医学》。课堂进行时,王红阳院士在智慧树网平台发起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理解的投票,短短时间内,有900多名学生踊跃参与。投票结果显示,有一半学生认为“委托商业机构提供实验数据、发表论文并支付相关费用”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11月2日 中国网)

  近日,数百名大学生认可“花钱发论文”遭到中国工程院王红阳院士严厉批评的新闻,再次将论文买卖这一学术毒瘤推上风口浪尖。可以说,“花钱发论文”已然算不上什么新闻了,这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界公开的秘密。从最初的在学校里张贴小广告,到在QQ群里发广告,再到开淘宝店、建网站,论文买卖的规模变了、形式变了,但不变的是对学术生态的破坏,对诚信土壤的污染。

  论文是描述研究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开展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是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最讲求真实,其内容必须是基于研究数据的真实表达,是不许有任何水分存在的。抄袭或是非故意抄袭都被认定是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何况是“花钱买论文”。那种花了钱就可以把别人的论文拿过来写上自己名字发表的做法显然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但令人感到震惊的是,“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委托商业机构提供实验数据、发表论文,并支付相关费用不属于学术不端。”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若论其目,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属明明德。”一个“诚”字,道出了学术道德与规范的精髓。学术的意义在于求真,诚实也应该是治学基本态度。学者之所以受到公众敬仰,全在一个真,对学术的真。可如此泛滥的论文买卖,恐怕早将学术界的真诚挥霍殆尽。

  有需求才有市场。火爆的论文交易市场也恰恰说明了论文发表的需求是巨大的。毕业要发论文,评奖学金要发论文,工作之后评职称还需要发论文。人们对论文趋之若鹜固然与不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关系,更主要的还是其功利心在作祟。在他们看来,花五百块钱发篇论文,要拿到奖学金可以得三千、五千甚至是两万,这买卖稳赚不赔。的确,五百换三千,在数值上肯定是赚的。在这一买一卖之间,手里虽多了几千块钱,可读书人的良心和对待学术的真诚就不知道被丢到哪里去了。

  更可悲的是,论文买卖问题早有报道,可似乎陷入了越报道越红火的怪圈,曝光反而给一些急于发表论文的人指了一条“明路”,实在让人痛心疾首。只是论文可以花钱发,诚信用钱可买不到啊!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