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劳木:赴孟采访,记者被称“总统的客人”

2016年10月14日 14:51   来源:环球网   

  这里要说的很多年前赴孟加拉国采访的一段经历,因为有太多的“出乎意料”,故至今难以忘怀。

  1976年10月,报社要老袁和我从巴基斯坦去孟加拉国采访,当时我们在巴任常驻记者。签证很顺利,但直到动身前我心里一直在打鼓:对我们孟方会不会上层冷淡,百姓怨恨?要知道,1971年3月26日,东巴在印度支持下脱离巴基斯坦,宣告独立,第二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国。我们当时把它比作“满洲国”,不予承认,直到巴基斯坦承认后,我国才于1975年10月4日与之建交。往事如昨,人家会不会耿耿于怀,摔脸子给我们看?

  事情完全出乎意料。我们是自费前去采访的记者,但被称为“政府的客人”,住的是国宾馆,还专门给配了一位厨师。头一天外出采访时吓了一跳:前面是军车开道,车上的8名士兵全副武装,后面是同样多的士兵殿后;晚上有20名军警保卫住处。老袁向他们提出,我们是记者,不必如此。此后,开道车是取消了,但晚上的保卫照旧。而且,越到地方,接待规格越高,我们也升为“总统的客人”。在孟加拉国第二大城市吉大港访问时,市警察总监亲自到我们的住处坐镇值夜班。

  我们采访时,该市新闻局长和他的两个副手全程陪同。他告诉我,他们国家的政府官员分11级,他是4级,算是高干了,但家里孩子多,日子很困难,每月都靠变卖东西贴补家用。他还请我们到他家坐坐。我注意到他客厅的墙上贴了两张中国双喜牌香烟的标志,是从筒装烟的烟筒上揭下来的,明显是想表达对中国的情意。实在拿不出什么可吃的,他让夫人烙了几个小甜饼招待我们。他的连连抱歉,更加深了我的感动,差占失态落泪。我问他,中国最后一个承认你们国家,你们为什么还对中国这么好?他的回答是:这样的朋友才靠得住,值得交。他特别说明,这不只是他个人的看法,而是全孟加拉国的共识。这样的解释真的出人意料,但真诚,有说服力,同时让人觉得,这是个民众心心胸开阔情感丰富的国度。他们通过对记者的超高礼遇,传达对中国的敬重和渴望发展友好关系的热切。

  在结束访问的前一天,齐亚·拉赫曼总统在总统府接见我们。他看上去很年轻,不苟言笑,待人坦诚。他讲了很多赞扬中国的话,临了,送我们每人一包礼物。陪同官员显然既羡慕又好奇,总统向记者送礼他们大概很少见过。出了总统府,我们便当着他们的面打开礼包,里面是用黃麻制作的桌布、提包和几个茶杯垫。礼品不重但很得体,谁都知道,孟加拉国是世界闻名的“黄麻之国”,在该国,黄麻被称为“金纤维”。

  当时,战争虽然已结束多年,但社会秩序尚未完全恢复,在吉大港等城市夜里还有枪声。我们在城乡采访时,目睹了那里物资极度匮乏和百姓生活的困苦,这让我多年来对这个国家一直深怀惦念和期望。

  几天前,从熟悉孟加拉国近况的朋友那里得知,过去几十年,该国有了长足发展,但依然贫困。资料显示,2015年其人均GDP为1266美元,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148位。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人多地少是其中之一,1.6亿人生息在14.7万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域。对国家经济发展来说,人多可以获“人口红利”,也可能成为拖累,目前孟加拉国的情况属于后者。此外,国际联系少、外国投资不多的状况也亟待改变。(劳木)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