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玩手游月花13万”呼唤游戏分级上线

2016年10月14日 09:55   来源:红网   薛家明

  贵阳市民贺永春把手机给14岁的儿子青青(化名)用了一个月后,与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内存款少了13万多元。经过报警、查账等一番折腾,她才明白,这些钱被儿子通过120余笔交易,购买了3款手机游戏的道具。贺永春认为,自己对孩子有监控不力的一面,但这一连串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注意。(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青青可以长期不受节制地玩手游,悄无声息地花掉银行卡里的巨额现金,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与此同时,游戏运营商审核不严、诱导消费、防沉迷系统“空转”的问题,也不能忽视。试想,假若运营商在游戏注册管理上从严把关,严格限制14岁以下儿童进入,会酿成如此后果么?在内容设置上能够“克制”一些,会出现这巨额的花费么?因此,“少年玩手游月花13万”,不能由家长全部买单。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条款相关规定,14岁以下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青青花13万元购买网络游戏装备的买卖合同,明显与其行为能力不符,家长有权要求游戏运营商撤销合同。但问题是,由于无法界定当时购买装备的是青青,还是其父母,造成这13万的游戏装备,很可能只能由青青父母买单。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场景支付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顾客只需扫码、回复短信息,就能完成支付。这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主体举证困难。而面对情节奇幻、内容“魔性”的手机游戏,孩子又难以自控。如此语境下,如何保证未成年人的权益不受侵害?首先家长要提高防范能力、加强管控,不让孩子在游戏中迷失、沉沦。

  更重要的是,游戏分级制度应该尽快上线。目前,世界上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地方已经实施了游戏分级制度。比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将游戏分为4个等级,让各年龄段顾客在游戏中“各得其所”。这既避免了孩子受暴力、色情、恐怖等内容的毒害,也能让成年人更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试想,假若游戏分级制度上线,青青自然被这些只适合成年人的游戏拒之门外,还可能玩手游月花13万么?

  对于出台游戏分级制度,一些国外游戏产业人士的话让人印象深刻,“没人喜欢给自己主动套上镣铐,但我们不先做点什么,政府就有足够的理由来管。”可见,相关从业者更该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配合政府部门尽快出台游戏分级制度。这既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必要举措,也是游戏产业的自我救赎。

  文/薛家明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