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政务沦为“花架子”,病根在领导

2016年09月19日 07:25   来源:红网   张闲语

  创新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办事,无疑值得点赞。但“互联网+”服务沦为“花架子”的现象,引人警醒。有的地方,网络政务缺少客服维护,只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幌子;有的则互动生硬、冷漠,不知道怎么跟网民打交道……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不相匹配,影响着职能部门的公信力。(9月18日《人民日报》)

  “互联网+”服务确实给群众带来了诸多方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具体的操作执行过程中,某些地方人员的素质高,网络基础设施条件好,能够有效发挥“互联网+”的有效作用。而有些地方,则为了整齐划一,即便不具备相关条件,也匆忙推出了新媒体服务。这虽然摆出了架势,却缺乏服务内容,结果就是频繁被舆论吐槽。为啥会出现这种“花架子”?应该说,虽然问题发生在基层,但病根却在上级领导。

  有的地方之所以要强推所谓的政务服务,其实也不是基层工作人员想当然,而是上级领导的一种硬性要求。对于大城市来说,这些网上的政务服务既不是啥新鲜事,也不是啥难事,并且群众也切实感受到了这种便捷服务。但在一些边缘乡村或小城市,却依然被要求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执行。看起来,这个地方都实现了“互联网+”服务,也成为了领导报告中的一个“亮点”,但由于基层缺乏相应的条件支撑,自然这也就沦为了摆设。因此,对于上级领导而言,在新媒体服务上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服务方式,否则就会影响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

  对上级领导角度而言,既然推出了政务服务,那就要有科学的考核机制,不能搞形式主义。客观而言,创新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办事,这个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新形势下,地方领导的一种基本要求。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领导干部如何来走网络群众路线,就是要通过新媒体来创新服务方式。因此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检查下级的网络服务情况,不能只是走马观花,要彻底解决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看,某些地方出现这样那样的新媒体服务问题,关键还在于上级领导没有认真抓落实。有的地方,网络政务缺少客服维护,只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幌子;有的地方,则互动生硬、冷漠,不知道怎么跟网民打交道……这里面既有部门领导自身不重视的原因,也有基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到位的原因,但追根溯源还是在于上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把新媒体服务当成形象工程,只管建立,不管运营和效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老百姓并不满意,这也是某些地方网络政务吃力不讨好的症结所在。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