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经文:G20杭州峰会积极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贡献

——写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即将召开之际
2016年09月01日 08:0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钟经文

  全球瞩目的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即将在中国杭州拉开帷幕。自2008年以来,G20峰会被视为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今年,峰会的主席国是中国。

  当前的世界经济很难让人乐观。在满满的忧虑、却也是满满的期待中,世界将目光落在中国。如何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最突出挑战?如何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如何让世界经济增长重新恢复强劲动力?人们期待着新的思路、经验、智慧和方案,期待着与会各国,期待着中国。

  (一)

  现在,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又到了一个需要作出抉择的重要转折点。

  国际金融危机已过八载,各国虽然付出各种努力,但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不仅未能重现危机前的繁荣,反而有陷入深度“灰暗期”的迹象:经济复苏高度脆弱,贸易萎靡争端纷起,宏观政策各自为政,发展失衡冲突加剧,恐怖主义、难民问题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经济全球化进程信心受挫,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大声警告:要警惕“新平庸”逐渐变成“新现实”。

  增长放缓凸显增长动力不足。世界各大机构纷纷调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认为2016年经济增长将在2.9%以下。这将是继2015年之后,全球连续第二年增速低于3%。尽管不少G20成员都采取了扩张性政策,实行货币宽松、加大财政刺激,但动力不足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同时还带来了债务高企、结构失衡等问题。

  贸易下滑刺激保护情绪上升。2011年至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已连续多年低于3%,2016年的发展前景仍然不容乐观。产业转移放缓、投资和贸易不振、汇率震荡扭曲贸易成本,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最大敌人。从去年10月中旬到今年5月中旬,仅G20成员平均每月新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就多达21项。据统计,2008年至今年5月,G20成员一共采取了1583项贸易限制措施,到目前为止仍有千余项在执行之中。

  全球治理不畅的负面外溢效应突出。全球经济金融和贸易体制改革进展不畅,在一些重大议题上各国宏观政策不协调、不同步的现象频繁出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部分发达经济体纷纷推出宽松货币政策,同时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措施,又有意无意地忽视其负面外溢效应,结果不仅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结构性问题,而且对新兴经济体和全球经济的复苏造成严重影响。

  经济失衡引发系列发展问题。国际社会在面对经济复苏乏力的同时,也受到南北发展差距拉大,国际发展合作动力不足,难民危机、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困扰。地缘政治冲突、大国插手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愈演愈烈。这些问题相互纠缠、互为因果,不仅造成世界政治纷扰、地区局势的动荡,也成为全球经济脆弱性增强的重要因素。

  形势决定任务,问题呼唤思路。全球治理变革、世界经济重振,亟须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找到对症“药方”,亟须各成员提出有效可行、标本兼治的“方案”。

  (二)

  当多国经济深陷低迷泥潭难以自拔之时,中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坚守着一片稳定的增长“高地”,交出了一份了不起的发展成绩单,担起了稳定世界经济的重任,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经济率先突出重围,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刻,挑起了稳增长的大梁。2009年到2011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目前,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25%以上,相当于贡献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稳定锚”“主引擎”“发动机”地位无可替代。如今,不管是在号称暖意十足的美国,还是制造业基础强大的德国,或者是旅游胜地马尔代夫,都会发现,中国正在给这些地方注入涓涓的正能量。

  2016年上半年,中国继续蝉联全球出境旅游人次和消费额的双料冠军,出境游人数高达5903万人次,相当于整个意大利的人口。一些国家的大卖场甚至专门为中国消费者制定了特殊优惠政策。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最新报告称,中国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巨大贡献的背后,是中国在国内改革发展和全球治理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开出了一系列新药方、发出了一系列新倡议。这不仅让中国这个体量庞大的经济体克服重重险阻,一直保持较快发展,而且也为世界经济释放出巨大需求,给全球治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中国方案”。美国有权威人士如此评价: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试图指引方向”,“在国际社会建立起一个崭新、强大、和平的力量”。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这一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选择,将给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为全球经济增长和有效治理提供有益智慧。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特殊时期,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得当前中国经济呈现“稳、转、活”三大特点,经济运行保持平稳,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四射。今年4月,中国成为唯一一个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经济增速的主要经济体。眼下,世界经济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亟须树立新的理念,转换发展方式,加强合作联动,协调宏观政策,维护安全和稳定,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夯实根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深思熟虑推出的重大举措,不仅为解决当前国内经济问题开出了“药方”,也为解决全球经济发展难题找到了“钥匙”。从国内看,中国现阶段的矛盾和问题,有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供需两侧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就在于进一步提高供给体系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从国际上看,结构性问题也同样突出,迫切需要各国下决心深化结构性改革,推进全球性经济格局调整和转型。这是应对全球生产率增长放缓、促进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的有力工具。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实践,已经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面重要旗帜。面对全球范围内日趋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苗头等问题,中国倡导“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在实践上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在道义上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同。推进“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牵头成立亚投行和金砖银行,人民币加入SDR,倡导多边贸易体制,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贫、农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医疗、环境、教育等领域支持……中国的一举一动,都贯穿着这种合作共赢的理念,适应大多数国家需要。共商、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也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和繁荣提供了助力。

  发展离不开合作,繁荣离不开和平。中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为世界秩序转型重构提供了一剂实现和平发展合作的“良方”。中华文化崇尚和谐,“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充分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下,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倡导“计利当计天下利”,强调“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主张机会均等、利益共求、成果共享、互利互惠,通过更加紧密的互惠合作,实现包容联动式发展,谋求更多的发展机遇、更有利的发展条件,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为世界未来谋和平。

  中国发展取得今天成就最大的秘诀就在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方案”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谋求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每一种文明有每一种文明的优势,每一种制度有每一种制度的长处。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时代发展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方案、路径,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是否具有适合本国情况、反映时代进步的要求。人类历史是一幅不同文明、制度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为人类文明发展开创了一种新的可能。

  独行快,众行远。全球经济复苏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会为陷入经济低迷、地缘动荡、文明摩擦的当今世界作出积极贡献,推动全球大家庭“春满园”。

  (三)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

  当前,世界经济仍然处在艰难的深度调整期,应对纷繁芜杂的各种挑战,实现产业变革和结构转换,寻求和创造未来的发展新机遇,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

  即将召开的2016年G20峰会,20多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权威国际组织负责人、各国智库精英、全球顶尖企业家将齐聚中国杭州,共同寻找实现全球经济复苏发展的新方案。国际社会对杭州峰会充满期待,对中国与各方一道寻找共同方案充满期待!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是本届峰会的主题。这一主题,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第一次推动G20成员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找准了全球治理困境的“病灶”,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和战略远见。

  在去年的安塔利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对这一主题的考虑:

  “在前期同各方沟通中,中方深深感受到大家对明年峰会的期待……希望从4个重点领域推进明年峰会筹备工作。一是创新增长方式,重在推进改革创新,开辟和抓住新机遇,提升世界经济增长潜力。二是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三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发挥其对增长的推动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四是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力求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在筹备会议过程中,围绕峰会主题做了大量工作,据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透露,杭州峰会有望达成近30项主要成果,成为历届峰会成果最丰富的一次。

  这其中,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方案,无疑将会成为全球关注,成为对全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推动改革创新。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中国改革创新经验,会清晰地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并持续保持活力的重要“源泉”。世界发展史也同样表明,创新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因素。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新的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产业、新业态,蕴含着巨大商机,创造着巨大的需求。世界各国尤其是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新的合作重点,创新增长方式,着力于供给端发力,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需求,激发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

  ——加强联动协调。“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是必然选择。二十国集团成员应根据各自国情推出必要的财政货币政策,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国际市场稳定。主要发达经济体要努力巩固和扩大复苏势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要努力克服下行风险和压力,保持和恢复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各方应特别注意加强彼此政策的沟通和协调,防止负面外溢效应。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大国,则更需要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充分考虑对他国的影响,提高透明度。

  ——反对贸易保护。世界贸易扩大了,各国都受益;世界市场缩小了,对各国都没有好处。搞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损人不利己。二十国集团应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营造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环境,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为不同国家发展提供充足空间;努力确保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有益补充,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碍或藩篱。只有真正构建起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让世界经济这两大引擎重新高速转动起来。

  ——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要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加快并切实落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

  ——推动包容发展。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消除贫困和饥饿,实现公平、开放、全面、创新发展,不仅是共同的道义责任,而且能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二十国集团应该也有能力在落实方面先行一步,作出表率。

  “未来难以预知,但未来可以塑造”,历史往往取决于能否在关键时点作出关键的抉择、迈出关键的步伐。二十国集团集中了当今世界大部分主要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80%以上。能否夯实未来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基础、摆脱危机影响?能否把握科技进步和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引领世界经济迈向新一轮繁荣发展?答案取决于各成员的选择和行动,取决于G20杭州峰会能否结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丰硕果实。

  世界的期待,中国的期待,一切答案即将揭晓。(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钟经文)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