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骚扰电话再继续骚扰下去

2016年08月30日 15:03   来源:南方网   

  近日,山东“徐玉玉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基数庞大的电话扰民事件仍然每天都在发生,不少电信诈骗犯罪就“藏身其中”。一些被用户标记了上万人次的骚扰电话,仍在疯狂扰民甚至害人。面对公众的“吐槽”,一些通信运营商却少有作为。专家认为,电话骚扰和电信诈骗虽然在性质、社会影响方面有所差别,但也有不少共性,暴露出监管方面存在不足。(新华每日电讯8月29日)

  客观而言,如果仅是偶然的骚扰电话,让电信运营商们从海量的电话中筛查,并进行治理,难度确实不小,治理跟不上还多少让人可以理解,但是当一些已经被用户标注了上万人次的骚扰电话,仍在疯狂扰民甚至害人,无论如何都是难以让人原谅的,都是典型治理和监管不足的表现。

  但更遗憾的是,面对这种情形,竟然有省通信管理局人员表示“苦于没有执法依据”。“以前有运营商尝试关停被投诉较多的号码,但对方却以‘我付费我使用’为由表示抗议,就再放开了。”应该说,这虽然只是一个省份和基层电信监管者的意见,但却未尝不是全国各地各级电信监管部门和电信运营商们的“共同心声”。问题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按照我国宪法、电信法等规定,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内的有关方面,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个人号码信息等都负有无可推卸的净化、拦截和保密义务。但事实上,很多时候非但不是这样,反而是在频繁的电话骚扰等,已涉嫌侵犯他人生活工作秩序,涉嫌违法的情况下,电信运营商们还在为扰民者、诈骗者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支持。花钱消费可以,但以此干违法勾当损害他人利益则不行。

  去年央视3·15晚会就透露,作为中国电信主要基础运营商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竟然在为骚扰电话提供各种支持,甚至给“10086”、“110”之类的诈骗电话一路开绿灯,它们即使发现诈骗电话显示虚假主叫号码,仍然允许骗子将虚假电话号码显示在用户手机上。合法挣钱可以,明知他人违法还要挣这个违法消费的钱,那不行。

  对此,新华网曾发文严肃质问电信诈骗为何越治理越泛滥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骚扰电话、电信诈骗多发、频发的原因固然很多,但难以根除的最主要原因并非都是技术、法律问题,而是利益驱动,电信运营商在电信诈骗产生利益链条上也是显然的有效受益者。

  比如有基层电信公司的技术人员就曾透露,发送包括诈骗短信在内的垃圾短信要向运营商支付服务费,即使每条短信按0.03元计算,例如每次发送10万条,运营商收益会高达3000元。一些公司通过投放广告、业务定制等方式所获得的利润还会与运营商分成。垃圾短信如此,骚扰电话等呼叫收入更是全入电信运营商腰包。利益勾连之下,仅靠电信运营商们的“自查自纠”,其治理电信诈骗无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就很难凸显和有效发挥作用,效果自然难以期待,也不被看好。

  由此可见,骚扰电话屡禁不绝或者说干脆就不予禁止,根本上不是相关治理的法规缺乏,也不是相关技术跟不上,而是规制骚扰电话等电信治理不力的追责机制缺乏或不力,以及背后巨大经济利益使然。利益勾连之下,又缺乏追责手段,仅靠电信运营商们的“自查自纠”,其治理骚扰电话无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就很难凸显和有效发挥作用,效果自然难以期待,是缺了企业尤其是国企应有社会责任的凸显。

  莫让骚扰电话再继续骚扰下去。期待包括国内电信运营商、电信监管者等都应该下大决心、发挥智慧,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来遏制骚扰电话等电信乱象的存续和再发生。一是监管部门应明确对于包括骚扰电话在内电信乱象的投诉和惩罚机制,并加大惩罚力度;二是运营商应强化对包括骚扰电话在内的电信乱象的甄别和拦截;三是用户则需及时投诉;四是工商、公安等其他部门也要予以积极配合,形成良好的治理氛围,形成齐抓共管的多效骚扰电话等电信秩序管理格局;五是完善骚扰电话等在内电信乱象治理不力的追责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南方网余明辉)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