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攻击就凭“总统政策指南”?

2016年08月12日 10:23   来源:北京日报   夏天

  近日,美国政府“静悄悄”地公开了一份关于在美国以外或存在敌对行为的地区采取行动的“总统政策指南”,其中就包括对恐怖主义目标采取无人机攻击等直接行动。不过,对如何选择和批准无人机空袭目标,以及美国总统在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关键信息,文件均进行了模糊处理。

  恐怖主义,无人机攻击,决策授权……这些关键词凑在一起,简直就是电影《天空之眼》的现实版。电影中,美军无人机锁定恐怖分子据点,正打算予以摧毁的时候,一个小女孩走进空袭范围。地面特工想尽办法让小女孩离开,但悲剧还是发生了。导演以诗人埃斯库罗斯的一句话概括了希望传递的价值观——“在战争中,第一个倒下的是真理”。

  电影只是电影,现实中的美国显然没有电影中的那份悲悯。国际共识是,国际反恐斗争应当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主导作用,采取军事行动必须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决议。然而,依照“总统政策指南”的逻辑,美国国内法就是解决国际事务的准则,发动人命关天的空袭,并不需要走什么联合国的手续。以霸道方式处理世间万事,寻求自己所谓的“绝对安全”,这正是山姆大叔的典型做派。

  “美军只有在‘几乎肯定’恐怖目标在场且无非作战人员会因此受伤的情况下才能展开空袭。”然而,什么是“几乎肯定”?从美国人的行事套路看,其潜台词便是“我说肯定便是肯定”。在伊拉克战争之前,美国言之凿凿的“大杀器”,最终被辩解是“情报错误”,但战争机器启动,后果只有生灵涂炭。还有前不久美军空袭叙利亚,面对外界对其绕过联合国安理会的指责,他们又是满脸无辜:“这是在行使宪法赋予的自卫权。”穷兵黩武背后是其愈发残暴的战争冲动,尤其是频繁出动的无人机,更反映着美国在道德伦理方面自我拷问的弱化:当杀人武器的操控者远离战场,避免了自己的流血牺牲,别人的生命代价更显得微不足道。

  1944年12月,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曾发表过一篇重要社论,后来被一些美国学者用来解读冷战发生的原因。其核心观点就是,美国承担着改造世界、使世界更美好的历史重任,而美国的“力量与不容置疑的意愿已经紧紧地系结在了一起”。而今天的世界与冷战前夜全然不同,美国的力量在其意愿面前,已正变得愈发力不从心。美国人需要认识到,多极化的世界需要平等尊重、包容合作,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假想敌”,循着“老子天下第一”的逻辑去塑造世界。

  《天空之眼》中的将军说,如果你看过真正战争的残酷,你就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身经百战”的大国,一个以“民主自由”自我标榜的大国,却动辄发动战争滥杀无辜。难道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位“高级黑”?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