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款海淘奶粉40%不合格”呼唤国标精细化

2016年08月01日 10:17   来源:四川新闻网   徐大发

  近日,一则《19款知名海淘奶粉40%不合格》的新闻受到消费者关注。南都记者对此进行跟踪采访时发现,与其说这些产品有“问题”,不如说是不同地区的奶粉在配方上有“国情”差异,也就是说奶粉生产的“国标”全球并不统一。而造成此情况的本质原因是: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婴幼儿体质存在差异。(7月31日《南方都市报》)

  初读《19款知名海淘奶粉40%不合格》这样的新闻标题,以为是海淘奶粉本身的质量出现大问题,让“崇洋媚外”的中国奶妈吃了大亏。读完新闻,才知是中了“标题党”的习惯性“埋伏”,只是虚惊一场而已。尽管这样,新闻的价值还是值得发掘。

  人们热衷与海淘和跨境购畅销奶粉主要原因是认为国内没有“放心奶”可买,这些海淘奶粉虽然价格昂贵“不达标”,但总比国产奶“大头娃娃”“三聚氰胺”等谋财夺命要好一些。因此初读到这样的新闻,有“黑”海淘奶粉之嫌。这样的友情提醒能否改变国产奶粉的自信?能否阻挡海淘奶粉的脚步?要改变对国产奶粉的印象,唯有在奶粉质量上加强监管。

  海淘奶粉40%不合格不是这些奶粉本身的标准不合格,而是相对于我国孩子的体质差异上的一个“不合格”。这是一个国内孩子与国外奶粉配方不匹配的问题,而这些相关的知识许多人并不知道,这种盲从实际上源于科普的“断奶”。比如日本奶粉只适合中国沿海地区的孩子吃,而不适合其他地区孩子吃,有了这些知识可能不少人就不再盲从海淘奶粉了。

  各国的人种差异、不同地区的饮食差异,对婴儿配方奶粉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大陆地区的人和岛国地区的人,南方和北方的人也是不一样的,这些知识很有必要向国民普及。各国奶粉的“国标”各不相同,也就意味着国与国之间的奶粉不能强行“接轨”,谁国孩子硬吃谁国孩子就受“暗伤”,对中国孩子而言高价低配的海淘奶粉可能得不偿失,长期吃会得先天不良的后遗症。

  有了这种知识观念,或许人们会减少海淘奶粉的热情,但还远远不够。接下来要做的一是要加强奶粉配方知识的普及力度,二是要加大奶粉安全监管,让奶粉国标进一步精细化,除了统一执行国标外还要执行国产奶粉的地区标。此外,条件成熟的话还可将部分海淘奶粉加上国标地区标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要。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