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借雨敛财是淹没人文精神

2016年07月27日 07:58   来源:北京晨报   范军

  象牙塔的人文光辉尤其应当由知识、美德、仁爱、责任来聚合和发散。高校不是自留地,而是国家资源,理应融入社会,抛弃了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的高校,形同丢魂失魄的空壳,是无法承担起民族和人民赋予的时代使命的。

  湖北全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提升到二级后,湖北省物价局就启动了价格应急监测,昨天湖北省物价局通报了12起涉汛涉灾价格违法案件,这些案件涉及衣食住行、防汛物资等价格领域,价格违法行为包括违规收取车辆借道费、突击涨价、变相强制服务等。其中,武汉一所高职院校因在附近路段发生严重积水时收取借道费有可能面临最高200万元的从重处罚。(7月26日央广网)

  高校借雨敛财,拦路收取“借道费”、“穿行费”,与全社会共御灾害的节奏极不合拍,与奋不顾身勇斗洪水的感人场景极不协调。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被誉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灯塔的高校,如此趁火打劫,被洪水淹没的恐怕不仅仅是声誉了。

  高校的竞争一直在明里暗里进行着,因此尤其重视声誉,因为良好的声誉是赢得生源的一块金字招牌。倘若面对来来往往的车辆,涉事高校顿生“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的贪念,向过往司机收取“穿行费”,那么长期以来苦心经营、小心呵护的声誉,就会一下子被洪水冲得一干二净。

  也确实,携带泥泞的车辆对学校道路和环境卫生造成了损害,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适当收取一点“赔偿”似乎“理所应当”。但是,洪水到处肆虐,道路严重积水,出行安全受到了威胁,取道学校已经是最好选择的时候,高校怎能熟视无睹,态度冷硬地索要“借道费”?因此,“借道费”里,高校付出的不止是声誉代价,连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都丧失了。

  灾难面前,全国一盘棋,任何机关,任何单位,任何集体,乃至任何个人都应当投身于抢险救灾中。这是道义责任,更是社会责任。在近几年遭遇的多次巨大自然灾害中,正是这种责任,书写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凝聚力;正是这种责任,见证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大爱无疆。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培育美德的时代使命,象牙塔的人文光辉尤其应当由知识、美德、仁爱、责任来聚合和发散。高校不是自留地,而是公共场所,理应融入社会,抛弃了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的高校,形同丢魂失魄的空壳,是无法承担起民族和人民赋予的时代使命的。

  蔡元培说,“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这种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其人文精神。高校借雨敛财,再证“大学人文精神在流失”。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期语境下,在各种思想观念激烈碰撞语境下,高校应当思考:如何打捞被功利化思想淹没的人文精神。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