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吃饭日”是对亲情互动的温馨提醒

2016年07月19日 13:45   来源:南方网   

  昨天是“回家吃饭日”,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网友喜欢自己下厨做饭。还有约七成网友表示,几乎天天都能回家吃饭。家中饭菜卫生、健康,陪家人吃饭温馨而放松则成为网友回家吃饭的主要原因。(7月18日 中国新闻网)

  “回家吃饭日”的初衷,在于倡导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关注家人、陪伴家人,回归生活的原汁原味。在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的当下,许多餐厅、外卖固然方便快捷,却难免会引发人们的安全焦虑;回家吃饭不仅让我们吃得干净、吃得放心,也能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刻。

  回家吃饭不仅是为了满足“吃饱肚皮”的需要,也是为了加强和家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一起分享美食的过程,也是和家人交流谈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压力得到释放、情绪得到纾解,疲惫的身体得到放松,烦躁的心灵得到洗礼;一首《回家真好》的歌曲,道出了许多职场人士的爱与痛。

  工作场所是一种功利性的竞争关系、博弈关系,许多人都戴着“面具”。在那些被别人看得见的前台里,我们争强好胜,我们强颜欢笑;而在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后台里,我们也曾伤心流泪,也曾黯然心碎,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回家吃饭的我们,可以卸下面具,不做“镜中我”,做回“真我”。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回家吃饭”显然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为了满足精神层面的某种需求。“回家吃饭”成为了社会联结的一种纽带,有助于促进家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换言之,人们不仅在乎回家享受美食,也在乎美食背后人与人、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的关系。

  你回家吃一顿饭,往往意味着父母亲人为此做出辛勤的准备;和快餐相比,“回家吃饭”显然费时费力,甚至不符合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可是,回家吃饭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呢?习惯了争分夺秒快节奏生活的我们,也渴望找到一个放空自己、放慢生活的空间。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有句名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钢筋水泥建构的“城市森林”里,许多人的精神世界处于一种荒芜、干涸的状态。作为一种润滑剂和黏合剂,“回家吃饭”借着吃饭的契机,实现了一个家庭的团聚。回家吃饭的我们,在享受家人带来的美食美味、精神慰藉和社会支持的同时,我们又为家人付出了多少?做了些什么?

  “自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作羹汤”,提升对爱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回家吃饭加强亲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消弭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感,让家庭生活更有情趣、更加温暖,才是“回家吃饭日”的价值底色。(南方网杨朝清)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