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16年06月22日 07:33   来源:光明日报   韩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于《论语·为政》,原文是“人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前面的横木上。横木与车辕衔接的活销叫作或者。车子没有它们,自然无法套住牲口,也就不能行走。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德,就好比大车小车没有或一样,如何能立身处世呢?孔子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信德的至关重要。

  从字形构造上看,“信”字左边是“人”字,右边为“言”字,“人言为信”表明“信”依赖于人的言语来表达。所以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由言语真实、守信进而建立起信誉、信赖、信任、信心等含义。

  信德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人一失信,必然害及他人,危及社会。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这说明“忠信”是立人之本,是人生路上的“通行证”。信德也是朋友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论语·学而》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友情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之上的,推心置腹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孟子提出“五伦”说,将“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一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汉武帝的第一次策问中,董仲舒就指出:“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不仅直接决定着生民百姓的命运,也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兴衰。这是“五常”观念的正式提出,也是“信”第一次取得了与仁、义、礼、智平等、平行的地位。

  信德不仅是个人道德,更是政治道德,不仅是一个人立世之本、立业之根,更是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基础。一个国家、政府如果缺乏信用、丧失公信力,则权威不立,必将祸及国家天下。所以,个人要讲信,社团要讲信,为政者更要讲信。《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说:“信,国之宝也。”《论语·颜渊篇》载子贡问孔子如何从政,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选择是先去食后去兵,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他认为如果老百姓丧失了对为政者的信任,国家政治的根本就没有了。

  《吕氏春秋·贵信》说得很好:“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可见信德对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不讲信用对一个社会的危害多么大。王安石在《商鞅》一诗中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说:“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信德是人的法宝,因为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可见,“信”在治国齐家中是何等重要。

  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现在的社会缺乏诚信,为什么会这样?诚信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百多年来传统文化屡屡被抛弃、诚信价值观遗失的结果。当然,客观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一些弊端的影响,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人私心蒙蔽,欲望膨胀,总想不劳而获、一夜暴富;一些人不敢正视自己、不敢直面社会,长期生活在空话、假话里,以至于谎言肆行,不诚不信大行其道。诚信的缺失,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群众利益,使全社会都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最终阻碍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历来讲究‘信’。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任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国与国交往的前提。”这就把信德由人与人关系推衍到了国与国交往方面,以信德作为国家交往的前提,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现代阐释,以中国经典构建中国话语,为当今国与国的战略互信奠定了价值基础。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