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的挑战

2016年06月14日 08:03   来源:中国网   

  赵瑞琦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政治研究所所长

  6月12日—14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自2005年就任德国第8任总理以来,这已是默克尔第9次来华。同时,两国总理间的热线电话也是世界上利用率最高的“热线”。

  对此,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认为,德国在欧洲国家当中是与中国政治关系最密切的国家,默克尔与中国的领导人也有很好的个人关系:默克尔很重视对华关系,她个人也希望至少每年访华一次——就像前总理施罗德那样,以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亲自推动中德关系的发展。

  多年以来,中德关系一直比较稳定。中国总理朱镕基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就用“历史最好水平”来形容中德关系。之后,双边关系一直被中方视为“历史最好时期”。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德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中国市场与德国技术间的经济共生关系:德国占据欧盟对华出口额的一半;德国是对华提供发展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德国是欧洲对华技术转让最慷慨的国家。这种经济共生是一直并且日益密切的政治关系的基础。

  然而,中国不可能永远处于产业链的下游,随着中国沿价值链的攀升,这种基于“技术换市场”之类的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共赢”而带来的中德和谐关系将受到挑战。

  实际上,问题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目前中德关系中的机遇与压力并存。比如,德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并不高、德国企业界经常抱怨中国的经营环境、中德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存在竞争、某些德国企业和权益组织要求对华强硬、价值观上的分歧在掣肘中德关系甚至有成为定时炸弹的可能。为此,在默克尔行前,德国舆论界特意提醒她:高位运行的中德关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当然,分歧和摩擦并不可怕,实际上,默克尔此行就是为这些挑战而来!

  经贸是中德关系的压舱石,需要加强。金融危机后德国经济能在“欧猪五国”的包围中快速发展,中国需求是主要原因。因此,默克尔的访华团中,经常有大批的名企高管和内阁成员。此次为进行第四次中德政府磋商,更是带来了包括6名德国政府部长,以及德国汉莎航空等多家大企业的行政总裁。除了政府磋商,中德已建立了20多对磋商对话机制。尽管德国所擅长的领域和中国试图突破的领域之间存在重叠,但这种互动机制和态度,能够保证中德关系的大方向不变。现在,以一带一路为平台,促进中德企业的优势互补、创新合作,推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有效对接,经贸压舱石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同时,默克尔要克服民粹主义的干扰和影响,避免中德关系动荡甚至触礁。2007年9月,默克尔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导致中德关系跌入低谷。埃德蒙?伯克曾对代议制民主进行阐释:政府和立法关乎的是理性和判断,而非倾向性;你的代表对你应尽的义务不仅是他的勤奋,还有他的判断;如果他让自己的判断屈从于你的观点,那他就不是在为你服务,而是辜负了你。

  然而,这还不够,求乎其上,才能得乎其中。由于中国现在对每一个全球性问题都有影响力,德国及其所在的欧洲要与中国有更广泛的战略利益关系,才能确保经贸领域合作的持久。而为了世界和和谐,中国也希望德国乃至欧洲能够在国际政治中扮演强有力的角色。

  默克尔可堪此重任!她内政有方、外交有术,长袖善舞,是个能够掌控局面、办成事的人。她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东难民潮、乌克兰危机等重大事件中非凡的领导能力,使她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女性领导人。她完全有可能在欧洲框架、西方立场的限制下,作为中西方沟通、合作的桥梁,促进全球治理的进步。

  九九归一!九次访华,默克尔总理都是为了中德友好这一个目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前八次对中国不断了解的基础上,如果这次能在制定一个更宏观、更全面、更具全球意义的对华政策上获得启发,默克尔将不虚此行!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