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省南阳市王锋火海救人的英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受到普遍关注,南阳市委还授予他“雷锋式好青年”的荣誉称号并发出“向王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社会关注英雄壮举,并为救治王锋解囊相助,短短一周就募捐二百余万元。就在此时,他的妻子却向社会发出了“拜托别捐了”的请求。(6月6日《南阳晚报》)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南阳人王锋用他那一行“带血的足印”书写了英雄的壮举,同时也给“中国好人榜”又添加了一个醒目的注脚。但就在全社会都高度关注英雄的治疗,并为之发出募捐之时,英雄的妻子却“见好就收”,主动发出了“止捐”的呼声,甚至“止捐”信息发出后,连一份50元的捐款也没有收下,这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情怀。
一直以来,很多人眼中的慈善,便是帮助别人、给别人好处,而接受捐赠的人,也往往是“来者不拒”。同时,由于慈善信息的不透明,致使慈善本身饱受质疑,一些别有用心的慈善机构,便也开始借机敛财,无论行善者有多少善款,都“全部笑纳”,最终给受助人一些,其他的便“中饱私囊”了。更有甚者,一些诈捐、骗捐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汽车站经常看到伪装成聋哑人的人向过往乘客要钱;城市里经常看到打着“身世凄惨”、“家人病危”等等口号骗捐的人;网络上经常会收到无法辨别真假的求助消息……所有这些,都给慈善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英雄的妻子及时公开收到的钱财,并“主动止捐”,这其实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善行。
在慈善事业中,不仅需要行善的人行善,也需要慈善本身的公开透明,更需要受助人的良性互动。唯有形成这样一种公开、透明、健康的慈善机制,才能集纳社会多方的慈善力量,让我们的慈善事业在全社会呵护之下日益完善,不断接力,这也是“主动止捐”带给我们应有的启示。(湖北 公务员)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