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为了解压,来自川渝的2000名大学生近日在某旅游景区内展开了西瓜大战,1小时砸掉的西瓜重达1吨。该行为引起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质疑,通过扔西瓜的方式减压是否合理?“1吨西瓜被砸会不会太浪费了”?(5月31日《新京报》)
社会发展太快,各种群体或多或少承载了超负荷的压力,所以,减压已经成为一种刚性需求。对于学生减压,从公开报道来看,无组织的自发行动年年上演,那就是高三学生“撕书、吼楼”,而有组织的“减压”活动还是头一次听说,有点儿新鲜,但也引发了质疑。质疑者无非是觉得砸一吨西瓜供大学生“减压”,可能是一种浪费。这种质疑的理由很简单,西瓜要吃了才不浪费。
不过,笔者倒觉得这种说法算错了价值账。虽然西瓜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玩游戏、打战的,就此而言似乎是一种浪费。但是,如果说花6000元的西瓜可以为2000名大学生减压,可以疏导他们负担过重的心理压力,那么这一吨西瓜所发挥的作用恐怕远胜于吃下肚,其价值也远大于“吃”。这样来算这笔账,也就值了。
不可忽视的是,举办“西瓜大战”减压,为学生减压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学校为了给学生减压,可以举行类似于“西瓜大战”的活动,引导学生不要“撕书、吼楼”。若是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减压的方式,又有助于学生保护书本,尊重知识;同时,也可以把减压活动控制在学校的掌握之中,如果由学生自行发起“撕书、吼楼”减压活动,安全不可控,容易酿成事故。
事实上,为了减压而举行类似的“烧钱”大战而减压的活动不少。最常见的活动是“西红柿大战”,这一活动从国外到国内,每年都有地方举行。比如,每年8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番茄大国西班牙的传统节日“番茄节”,每年这时候布尼奥尔镇都会成为一片红色的汪洋,空气中弥漫着酸酸甜甜的滋味。
受西班牙影响,国内引进了“番茄大战”。2014年,北京举行首届“番茄大战”,共使用了3000公斤成熟鲜红的番茄。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长沙一公园举办西红柿大战活动,有网友认为这项活动可以促进消费。前不久,北京通州举行“番茄联合国”金福艺农番茄文化节,“番茄大战”热闹上演,参战双方以互扔番茄放松心情。
笔者认为,既然可以举行“番茄大战”,那么学校为学生举行“西瓜大战”也要予以认同和接纳,不要动辄使用“道德大棒”,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毕竟6000元西瓜是旅游公司破费,没有花费公帑,也没有让学生掏钱,再者,也刺激了消费,尤其为学生减压找到了新的出口,可以借鉴,更不必苛责。
(责任编辑:范戴芫)